困境的起點 : 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找到自己要什麼的五個步驟 文/劉志祥
困境起點要找出,
若不喜歡勿硬撐;
短期實驗需試做,
量身訂做自提升。
我們通常第一個問題都會問:「你的長期目標是什麼?」雖然這是個平淡無奇的問題,可是總發現有九成的人是答不出來的。 這就很弔詭了,一方面想問路,但另一方面卻不知道自己最終想去哪裡。其中大部分人選擇工作的方法,不外乎看看報章雜誌,看看接下來會流行什麼產業,就決定往那邊走,可是並沒有想過自己往那樣的方向到底是為了甚麼?
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其實是很重要的課題。若要問大家到底喜歡甚麼,這確實讓很多年輕人茫然。因為台灣的教育,從小就沒有鼓勵我們思考「自己要甚麼」這樣的問題。只是鼓勵我們追隨著一條大人已經規劃好的路線往下走 - 好好念書、好好考試;要考上好的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研究所。等一路走完終於畢業後,才發現路怎麼突然變多了, 可是一下選擇太多,又從來沒學過怎麼選擇,於是就茫然了。
小時候沒人教過,這無可厚非。 可是到了20歲以後,自己就得要思考一下自己到底要甚麼。想不出來,主要的原因其實常都是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太少!所以對於覺得未來茫然,可是又不知道自己要甚麼、喜歡甚麼的朋友,有幾點建議:
1. 如果很迷惘。 可以的話,盡量讓自己做些短期的實驗
所謂短期的實驗,是選幾個你覺得似乎有趣的領域,讓自己去那邊試試看。 無論是志工、工讀、是兼職的機會、甚至是合作運行一個案子,只要能讓你有機會去體驗一下那個領域,就該試試看。
有人會覺得,「我沒相關技能別人應該不會要」。 我倒覺得沒這麼悲觀,你應該還是有些甚麼技能是別人會覺得有幫助的。 實在沒有,offer一段時間免費幫別人做某些事情,也是有機會能一窺究竟的。
有人覺得「免費」幫別人自己不是吃虧了? 要去工作就應該是堂堂正正的正職啊。不是要你永遠吃虧。而是轉換跑道其實是人生的大事。你不真的去小小參與一段,你怎麼知道那是你真的要的呢?
表面看起來,投入時間卻沒拿錢好像吃虧了,可是你其實獲得很大。因為你透過這樣經驗,真的去體會一下那個領域跟你想的一不一樣。如果你沒有感受到成就感與投入感,你根本不用浪費時間做更大的投資。拿短時間來體驗以避免未來長時間的浪費,其實是不吃虧的。
2. 除非你很確定,不然不要念太多
我們大部分人選系可能是因為分數、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對那個領域有些莫名的憧憬。可是等我們真的進入那環境,很可能會因為產業文化、或是想像跟現實的落差而幻滅或是水土不服。
越早出來體驗,你越有機會思考自己下一個未來。最怕是那種一路念到碩士博士,然後發現讀了七八年的東西其實不是自己要的,這其實很慘。 轉跑道不甘心,繼續做又痛苦。 而且一開始沒下定決心,等你又投入三年五年後,你更是下不了決心離開。 然後走到人生卡死後才來思考自己該換去哪裡,不就很慘了嗎?
3. 實在不喜歡,不要硬撐
如果你在一份工作中很痛苦。 每天早上想到要上班就難受。不合你意,請認真幫自己思考一下轉換跑道的事情。大部分人會試著說服自己,因為需要這份薪水而硬撐。但除非這薪水真的高到不可思議,不然硬撐其實你也撐不了多久。終究有一天會因為情緒上來而憤而辭職。 所以其實最後你一定會離職的。
只是你花在不喜歡的工作時間越多,你自我探索的時間越少、也把離職時間往後推延的越久。 離職時間越往後,找到另一個能讓自己快樂工作的機率也會隨著你越晚行動而越降低,你讓自己徹底卡死的機率也會逐漸提高。
4. 如果還ok但沒有大樂趣,請試久一點
不過,前面第3點的意思可不是要你每份工作做兩三天就離職換下一個。 而是說如果你在某份工作上很痛苦,不要以為久了會習慣。 通常只會越來越難受,然後你最後會在衝動下做決策。而衝動決策通常都是不好的。
但反過來說,如果這份工作沒有很討厭,但也沒有很開心,那你應該試久一點。 因為成就感很多時候在我們熟練、能獨當一面、能產生某種價值後,會因此而催生。古人說的很好:「滾石不生苔」。 你要生苔,就得耐住性子提升經驗值。 若只是隨便試個一兩個月,覺得不好不壞就溜走,那就永遠不會成為大師了。
5. 人生不是買成衣,還是得量身訂做才行
人生的路其實是靠自己走出來的,而不是選一條路,然後以為那是舒服的高鐵可以一路睡到底。 甚至講的極端些,那些別人開好的路其實根本沒有直達車,通常都是堵塞的高速公路。
你要嘛就是在別人開好的路上耐著性子等待、排隊、取得過路費、然後慢慢晉級。不然就是得自己往內探查自省,找出自己的優勢與成就感,試著走出一條跟別人不完全相同的道路。
有關人間的笑話。
有一天穿著時尚的青年阿俊在烤肉。
突然來了一個阿嬤對阿俊說:「帥哥,你超會搭!」
阿俊看著烤網上的肉用台語說:「無啊,無臭火焦(超會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