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 文/劉志祥
學會示弱避災禍,
放棄也是一收穫;
人活的就是心境,
獨處時安然解惑。
「悟」一字,左邊為「心」、右邊為「吾」(也就是我),「心」與「吾」兩個合在一起,叫做「悟」。即:自己徹底歸到自己、了解自己,叫做「悟」。所以哲學之父蘇格拉底說:哲學是了解自己,你看他悟了沒有?他又說:他不知道什麼!他只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這真是大徹大悟啊!
從釋迦牟尼佛的佛法系統來講,要徹底知道和實現內容:佛法的「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這是大小乘初步共同的悟。
指的是理解,明白,覺醒,如,醒悟、領悟、参悟、感悟、覺悟、大徹大悟等
一、悟示弱:
一個人太強勢,不論動身點是不是好的,定會遭到傷害,這種傷害簡直無法挽回,所以很多人體無完膚,由於不懂得示弱。示弱其實很簡單,在關鍵時遵從他人意見,關注感受,情商管理得體,讓人協作有平安感。示弱不是妥協,是更快到達目的,是巨大的。學會示弱避災禍。
二、悟放棄:
人生就是一個不時選擇、不時放棄的過程。有所放棄,才能讓有限的生命釋放出最大的能量。沒有果敢的放棄,就不會有頑強的堅持。放棄是一種靈性的覺悟,一種慧根的顯現,一如放鳥返林、放魚入水。當一切塵埃落定,昔日的喧囂歸於寧靜,我們才會真正懂得:放棄也是一種選擇,失去也是一種收穫。
三、悟心境:
人活的就是心境。人生的許多變數,取決於天、地、人三才的運轉變化,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俱佳,則凡事自順。人的終身,小事無數,你能計較幾?人生的大事也只能盡人事以聽天命,常人豈能奈何?為小事而常介懷,不值得;為大事而常悲戚,不應該。所以,關於小事要開心;關於大事要寬心。
四、 悟獨處:
學會和本人獨處,心靈才能得到淨化。獨處,也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只要靜下心來,才能回歸自我。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只要學會和本人獨處,心靈才會乾淨,心智才會成熟,心胸才會寬廣。獨處,是一種靜美,也是一種修煉。可以在獨處時安然自得,才會在喧囂時漠然自如解惑。
有關悟的笑話,晚飯後,母親和女兒一起洗碗盤,父親和兒子在客廳看電視。
突然,廚房裡傳來打破盤子的響聲。
兒子望著他父親,說道:「我感悟到,一定是媽媽打破的。」
父親說:「你怎麼知道?」
兒子答:「她沒有罵人。」
感謝出外人贈詩回應分享
強勢樹敵多
能捨得滿籮
心寬少計較
靜思辨清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