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003.JPG 

      精氣神《創意書法》




   精氣神《創意書法》   文/ 劉志祥

精乃生命之源起,

氣是生命原動力;

神為精神大統帥,

精氣神間不相離。

   精、氣、神本是古代哲學中的概念,是指形成宇宙萬物的原始物質,含有元素的意思。中醫認爲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在古代講究養生的人,都把「精、氣、神」稱爲人身的三寶,如人們常說的:「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神、氣、精。」所以保養精、氣、神是健身、抗衰老的主要原則,尤其是當精、氣、神逐漸衰退變化,人已步入老年的時候就更應該珍惜此「三寶」,古人對這點非常重視。苟子認爲:「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養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全。」這裡說明兩個意思:一個是說要注意精、氣、神的物質補充:二是強調不可濫耗「三寶」。

  精、氣、神三者之間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長的,他們之間的關係很密切。從中醫學講,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維持生命的動力是“氣”,而生命的體現就是“神”的活動。所以說精充氣就足,氣足神就旺;精虧氣就虛,氣虛神也就少。反過來說.神旺說明氣足,氣足說明精充。中醫評定一個人的健康情況,或是疾病的順逆,都是從這三方面考慮的。因此.古人稱精、氣、神爲人身「三寶」是有它一定道理的。古人有「精脱者死,氣脱者死,失神者死」的說法,以此也不難看出「精、氣、神」三者是人生命存亡的根本。

1.氣能生精攝精:持有全身臟腑之氣充足,功能正常,才可以運化吸收飲食水穀之精微,於是五臟六腑之精充盈,流注於腎而藏之。因而,精的化生依賴於氣的充盛。
2.精能化氣:精爲氣化生的本源,精足則人身之氣得以充盛,分布到各髒腑經絡,則各臟腑經絡之氣亦充足;各臟之精充足則各臟之氣化生充沛,自能推動和調控各臟腑形體關竅的生理活動。故精足則氣旺,精虧則氣衰。臨床中,精虛及失精患者常常同時見到氣虛的病理表現。
3.精氣化神:精盈則神明,精虧則神疲,故《內經》倡導“積精全神”以養生。氣充則神明,氣虛則神衰,故稱氣爲「神之母」。總之,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而精與氣,以至包括血,津液等都是產生神的物質基礎。這些人體的基本物質屬於人的形體,形體是第一性的,是根本。神寓於形體之中,脱離形體的神是不存在的。
4.神馭精氣:明汪綺石《理虛元鑑》說:「夫心主血而藏神者也,腎主志而藏精者也。以先天生成之體質論,則精生氣,氣生神;以後天運用之主宰論,則神役氣,氣役精。」人體臟腑形體關竅的功能活動及精氣血等物質的新陳代謝,都必須受神的調控和主宰。形是神之宅,但是神乃形之主,神安則精固氣暢,神盪則精失氣衰。故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之說。





感謝出外人贈詩回應分享:

劉大師揮毫
神將精氣包
人身必備物
養足活逍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志祥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