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篸人生
人生的符號 文/ 劉志祥
一本書,一篇文章,甚至是一張字條,其中都少不了兩個角色,一個是「文字」一個是「標點符號」。「文字」和「標點符號」可真像是「哥倆好,一對寶」,分也分不開呢!
人生也有符號,人生各階段的過程都有代表符號:
童年時代是問號(?)。溜溜的小眼睛看出去,滿世界都是新鮮,圓圓的的小腦袋塞滿了問號。問天、問地、問人「為什麼?」,一個問號就是一條求知的途徑。
少年時代是等號(=)。小學、中學教的全是公理、公式,毋庸置疑,黑板上所寫:1+1=2,兩根平行線永遠不相交(無香蕉),所以猴子會失望,所學的全是等號,符號兩頭永遠相等。
這一時期,我們要承接人類積累的所有經驗, 大口吞食,勤學強記。問號在遞減,等號在遞增。
青年時代,意氣風發,是驚嘆號 (!)。哎喲,世界太奇妙,所知卻又太少。這裡是疑問,那裏也是殘缺;這裡需要補充,那裏也要擴增一些;牛頓定理之外,還有愛因斯坦相對論,革命也要考慮成本,愛情終究連帶責任。
成熟的中年,變成了逗號(,)。 啊啊!世界原來還是一個大工地,未來並不那麼確切,驚嘆號萎縮了。
人生經驗此時濃縮成搖擺不定的逗號,一切待添加待補充,逗號成為兼顧八方的沉穩與謙虛,體現出秋天的成熟──均衡、睿智、大氣。
老年返老還童,是問號(?)。老年從問號出發,再回到起點。只是,較之童年的問號,老年的問號更為碩大,更為沉重。這時的問號已不再是生理性的,而是社會性的了。
「漫漫人生多問號,青山處處留嘆疑。」事物是相對的,標準是浮疑的;絕對並不存在,真理亦非簡明;世界那麼複雜,選擇那麼艱難。贏家,凡事都有「計畫」,所有「問題」都有「答案」;輸家,凡是都有「理由」,所有「答案」都有「問題」。
感謝歡呼回應可以不需要答案分享:
可> 以體驗創造所有事物~~
以> 為彷彿體驗是的那樣~~
不> 需逼你要的答案出現~~
需> 要你充滿愛滿懷能量~~
答> 案然自在你心中躍出~~
案> 情裡面愛之互助合作~~
引用清風草堂音樂欣賞*((原來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