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山青溪新文藝學會理事長林愛華與參展理監事、眷屬合影

與後備司令部政戰主任明邦道將軍〈右三〉合影

澎湖貝殻畫家吳琇玲與劉老師、謝老師

林愛華古箏演奏

小朋友直笛演奏

開幕茶會現場

澎湖縣長王乾發

馬公市蘇崑雄市長

後備司令部政戰主任黃開森

高雄市西瀛藝術學會理事長洪條根律師

鳳山青溪新文藝學會理事長林愛華

澎湖青溪新文藝學會黃東永理事長

劉志祥老師

謝秀滿老師

書法 作者:黃東永

攝影 作者:呂文雄

油畫 作者:林秀美

水墨畫 作者:林愛華

水墨畫 作者:李秀蓮

油畫 作者:劉志祥

劉志祥老師與油畫作品

水彩畫 作者:呂季容

撕棉畫 作者:黃秀蓮

貝殼畫 作者:吳琇鈴

撕棉畫 作者:蔡文雅

彭湖時報報導澎湖縣暨鳳山青溪新文藝學會會員聯展」

彭湖日報報導澎湖縣暨鳳山青溪新文藝學會會員聯展」

2013年鳳山青溪新文藝學會書畫參展月曆

2013年劉志祥老師油畫月曆

劉志祥老師參展感謝狀

澎湖生活博物館

在澎湖生活博物館右前方,有一偌大茶壺,取名「澎壺」〈澎湖諧音〉
是澎湖縣籍藝術家高伸郁作品。

在茶壺上嵌入空透的彩繪碗,承接東北季風,又名「接風碗」,以引導大自然力量,
醞釀形在茶壺上嵌成澎湖人的行動力。

吾愛吾妻

文物展

文物展

館內壮觀的望安鄉古宅

天人湖雙心石滬

天人湖三隻石龜

西嶼西炮臺

甬道

砲彈放洞內

砲彈

風櫃暸望台

風櫃海
灘
風櫃洞聽濤
澎湖菊島之星
澎湖菊島之星觀光
澎湖菊島之星觀光購物
澎湖鳳山青溪新文藝學會會員聯展暨菊島之旅〈二〉 文/ 劉志祥
書畫聯展開幕
十一日上午十點,在澎湖縣文化局中興畫廊,舉辦「澎湖縣暨鳳山青溪新文藝學會會員聯展」,由澎湖後備部青溪新文藝學會黃東永理事長、鳳山青溪新文藝學會理事長林愛華共同主持,王乾發縣長、後備司令部政戰主任明邦道將軍、馬公市蘇崑雄市長、鄭清發議員、高雄市西瀛藝術學會理事長洪條根律師、文化局紀麗美副局長、文光國小葉子超校長、西溪國小蔡樂生校長前往祝賀,會場文藝人士齊聚一堂,場面熱鬧活絡。
王縣長致詞:「青溪文藝學會帶動提升澎湖藝術文化層次的水平,期許能培養更多藝文創作人才,改善社會風氣,發揮戰鬥藝文功能,凝聚國人團結共識;澎湖青溪文藝學會聯展對澎湖文化的提升,有多重意義,「藝術即生活」,藝術不只是件作品,更是生活的一部分,透過青溪文藝學會的展出作品,大家看到許多澎湖在地歷史、文化、人文層面,件件深入人心,得到共鳴,期望因此激發更多人的創作靈感,豐富澎湖藝術領域。
明邦道將軍道致詞:「青溪文藝學會多年來積極參與藝文創作,淨化人心、教化社會,深受肯定,此次聯展,希望能夠帶動後備軍人文藝運動的優良風氣,進而爭取全民參與國防、支持國防。」
後備司令部政戰主任黃開森表示:「美展的舉行也能促進國家藝文風尚,培養藝文創作人才,改善社會風氣,發揮戰鬥藝文功能,凝聚國人團結共識;期盼藝文界的先進碩彥,昇華對藝術的熱愛,運用藝文的力量,擴大對全民國防的關心與重視。」
鳳山青溪新文藝學理事長林愛華說:「感謝黃東永理事長的邀約,舉辦兩會書畫聯展,做藝術交流,很有意義,本會帶來展出作品月曆、建國百年會員書展畫冊與鳳山青溪文選集,致送給貴賓。」
黃東永理事長致詞說:「澎湖縣青溪新文藝學會成立於民國七十二年的青溪新文藝學會,迄今已近三十年,青溪夥伴致力於藝文創作外,積極辦理藝文活動推廣教育及參與社會服務,在縣內是很優秀的藝文團體。此次聯展,作品多元豐富,更能召募新血,開拓寬闊藝術視野,同時感謝各級長官的支持,使學會穩定發展。
該聯展計展出125幅水彩、油畫、國畫、撕棉畫、貝殼畫、書法、攝影等作品,內容豐富,畫工技巧精湛,令人驚豔。展出22天,歡迎鄉親民眾踴躍前往欣賞,共襄盛舉。
澎湖生活博物館探訪
書畫聯展茶會後,我們參觀在附近的澎湖生活博物館,該館耗資新台幣3億5千萬元、費時10年興建完成,在2011年四月三日開幕。在澎湖生活博物館右前方,有一偌大茶壺,取名「澎壺」〈澎湖諧音〉是澎湖縣籍藝術家高伸郁作品,為澎湖生活博物館公共藝術公開徵選優勝作品。
它注入澎湖群島的重要自然元素,將澎湖的東北季風、玄武岩、海洋以及人文特色做為公共藝術創作的元素,把居民日常生活生活物件用大茶壺作為主要造型,以道地澎湖風茹放入茶壺,招待來客,反應海島子民好客樂觀的個性,呼應澎湖生活博物館具備的地方風性格及內蘊之精神。在茶壺上嵌入空透的彩繪碗,承接東北季風,又名「接風碗」,以引導大自然力量,醞釀形成澎湖人的行動力。透過「接風碗」和參與的民眾互動,象徵澎湖人與風互動的基本調性,形成人文色彩的表徵,並期待澎湖孩子未來將有更好的御風能力,以創造出澎湖獨特與自然友善的故鄉。另外,接風碗也有象徵為往來遊子、旅人接風洗塵之意。以「接風碗」引入北風在壺體內產生風鳴響聲,如同浪潮衝擊激盪,好似長久以來澎湖群島孕育澎湖人獨特的生活樣貌。再由壺嘴倒出風茹茶,等待民眾、遊客品嚐,藉風茹茶的苦、澀、醇、香、甘等滋味,體驗澎湖人的生活。壺底周圍的接風碗安裝藍色燈光,每當夜晚亮起時,猶如海上明珠,這一切都在澎湖生活博物館內一一呈現。
生活博物館生動呈現了澎湖先民過往的生活記錄,是澎湖觀光活動的重點之一,觀光客可透過此一展館,深入了解澎湖常民生活文化的內涵。澎湖生活博物館包括地上4層、地下1層,民國90年委託台北藝術大學規劃設計,建造完成。以澎湖生活、文化、地方史及生態為展示內容,包含農漁作業、住宅型式、宗教信仰等各個層面,立體呈現澎湖的歷史縱深與常民生活型態。博物館內最大特色,是二樓以30:1的比例作成花宅古厝聚落模型,等於把18浬遠的望安島上花宅古厝聚落搬到館內,讓來訪的觀光客得以欣賞澎湖傳統民宅的建築之美。
天人湖水波意象
中午在龍星餐廳,由澎湖青溪新文藝學會理事長黃東永招待吃海鮮大餐,我們搭租來的箱型車抵達天人湖,是澎湖第二座人造湖景觀,有澎湖唯一在山上的雙心石滬,以及仙人掌園區,並且還有腳踏車步道,很適合下雨過後前往,而且天人湖的氣候是冬暖夏涼,這個在有東北季風的澎湖是非常難見的。天人湖是由澎湖阿兵哥所建造的公園,裡面利用石塊排列出雙心石滬的圖樣,在下雨過後更是漂亮,尤其沒有機會去七美觀看雙心石滬的網友,也可以來這裡看一下過過乾癮。
「天人湖」名稱,其實與澎湖縣花天人菊不無關聯。據說,當年軍方取「自然」與「人為」,寓意「天人合一」而為園區命名。名字有個「湖」,天人湖當然有水塘,當初兵工在此興建蓄水池,匯聚拱北山到興仁地區降水,以為冬季灌溉使用。
當初在開挖天人湖時,發現有三顆大石頭無法移開,所以就請澎湖藝術家呂石養先生雕塑三座大石龜)
在澎湖天人湖旁1.8公頃坡 地上,規劃了一個超有北海道風情的水波草園,並取名為[水波意象],這裡種植了紫花鼠尾草、百日草、千日紅、美女櫻..等,透過坡地的斜度與不同花卉的顏 色,層疊出澎湖少有的花海景致,來到澎湖並不是只有藍天白雲沙灘海浪可以欣賞,時間允許的話不妨來這裡走走看看
西嶼西臺巡禮
西嶼西臺又稱作西嶼古堡、西嶼西炮臺,是位於台灣澎湖縣西嶼鄉的一個清代的的軍事建築,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該地於明鄭末年即設置炮台,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加以改建,光緒九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後,澎湖通判李嘉棠再次改建,次年完工。後台灣建省,劉銘傳於光緒11年請德國人鮑恩士再次改建,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完工,即為現今(2006年)所遺存的砲台。因其為台灣少數保存完整的古炮台,具歷史價值,於1983年被指定為一級古蹟。西嶼鄉西嶼砲台,在光緒13年(1887年)由總兵吳宏洛所建,架設四門英製阿姆斯壯大砲,已在民國72年(1983年)被列為一級古蹟,現稱為國定古蹟。當年的古砲在台灣由中華民國國軍接管後,疑已被當做廢鐵賣掉。
整個軍佔地8公頃多,建築包括外堡門、外土垣、內壕溝、內堡門及內土垣、砲座、甬道、兵房、內校場,其有6及12吋口徑之阿姆斯壯後膛砲各一門、10吋同型砲二門及銅砲二門。
西嶼西台的正面入口築有雙重拱門,外堡門上方鑲嵌李鴻章親題的「西嶼西臺」門額,登上拱形甬道頂,環顧四周,猶能感受當年守土禦寇的雄風及民族氣慨,登臨外垣,可俯瞰壯闊海洋,是澎湖重要戰略地位的歷史見證
光緒年間,中法戰後議和,清廷改派劉銘傳為巡撫籌畫防務,為防台灣海峽受賊寇侵擾,擇地建了十座砲台。西嶼西台正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也是澎湖現存最完 整和最大規模的古砲台,佔地8公傾,四周高築牆垣,牆內疊石成堡,置四門大砲,牆垣堅厚,堡下建有山字形甬道,甬道寬闊,可容駐軍數千人,氣勢雄偉壯觀。
西嶼西台這座古時候規模宏偉的軍事基地,天光水色全台少見,其景觀之優美,
在現今留存的古要塞中顯得十分特殊。
砲台內部,分布許多拱頂、甬道,四通八達,兩側兵房的磚砌房間是官兵起居之所,一旦發生戰況,官兵可以在甬道內往來聯絡。堡內通風、採光相當良好
甬道.山洞.大砲.石頭.簡樸無華. 清幽雅致.視野開闊. 感恩先人打拼,後代子孫不必身歷其境.。
風櫃洞聽濤
風櫃洞位於臺灣澎湖縣風櫃半島的尾端,風櫃(地名)以前稱為「風櫃尾」,南岸的玄武岩十 分的發達,由於海浪長年的沖擊,岩石下方形成了狹長的海蝕洞穴,洞內上方岩石有一處裂縫通達陸面,當漲潮約七分時,海浪沖入海蝕洞中,壓縮空氣夾雜海水經 岩石裂縫噴出陸面,並發出了巨大的聲音,海浪消退時,亦需經岩石裂縫吸入空氣,附近會產生巨大吸氣聲,相似於古時候廚房幫助生火的風櫃(鼓風箱)的聲音, 因以而得名。
1983年電影「風櫃來的人」曾在此拍攝,由侯孝賢掌鏡,風櫃洞從此聲名大噪,成為鄉民必來訪之地。此外,風櫃溫王殿已有200多年歷史,據說相當靈驗,香客者眾為當地重要信仰中心,每年全村祭拜時,木造機動的王船就會下海,彰顯神威。
風櫃洞強韌海風令人印象深刻,面對滔天大海,生靈顯得更為渺小。從觀景台望去,紛亂髮絲不受控制,海浪不停拍打柱狀玄武岩,潮潮海聲伴隨著細碎海花,如此奇景竟伸手可及。
澎湖菊島之星觀光購物
晚餐後,秘書長李國朗開租來的車帶我們到海產行與菊島之星採購,當看到這艘可以為看到了麗星遊輪,還是看到電影裡面的鐵達尼號,卻不是一艘船,而是一棟貨真價實的建築物,目前這棟建築經過澎湖人公投之後,決定叫做[菊島之星],很美麗的名字吧,但是還是有人稱它叫做[陸上鐵達尼。
耗資一億二千萬的澎湖漁產品直銷中心菊島之星開幕後,又為澎湖馬公漁港提供了一個新地標,這個外型仿遠洋漁船 船身打造的外觀,夜晚白天呈現兩種不同風情,佔地約為九百多坪的賣場,是提供遊客品嚐澎湖海鮮漁產品最好的橋樑,且到了夜晚漁船造型的船身,更是讓馬公漁 港的夜晚多了份悠閒的氣氛。五層樓高的菊島之星,創意設計,希望可為澎湖帶來更多觀光人潮。
目前菊島之星一樓有些文石、乾貨以及漁產販賣的業者進駐,二樓主要由大船日本料理店在經營,比較特別的是三樓還有真實的舵盤、衛星定位儀、經緯儀、聲納等 玻璃娃娃等設施讓遊客自由拍照參觀。
其實菊島之星落成初期招商不是很順利,因為租金太貴,不過由於它的地標性效益開始產生,已經吸引不少業者開始進駐。我在一樓選四、五個文石,刻姓陰章、名陽章與「惜緣」、「蓮心」、「順心喜樂」閒章,俾便畫水墨畫時落款用。〈待續〉
感謝陳老師贈詞分享:
冠蓋雲集,
賀客臨門;
精心傑作,
琳瑯滿目。
*((Somewhere in time 似曾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