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自己

 

 

 

  善待自己          文/劉志祥老師

善待自己關懷己,

支持觸摸擁抱己;

自我談話要改變,

靜觀當下感受己。

   人生,不管前面是風是雨,是苦是樂,不要一味地在原地踏步、繞圈、抱怨,讓自己陷在痛苦的深淵中不能自拔。懂得善待自己,何不停下腳步,轉換下思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句話大家都懂,但為甚麼每逢遇上困境,卻還是不自覺地陷入自我批評、怪責、埋怨的漩渦呢?面對比所有人都更親密的自己,我們卻比所有人都更冷酷。如果你感覺累了,能不能花點時間關懷自己?

一、什麼是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

  德州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副教授 Kristin Neff 是首位研究自我關懷的心理學家,她提出的自我關懷,指我們要像對待朋友那樣對待、照顧和支持自己。朋友遇到問題不開心的時候,我們不會一直批判、怪責,又或無視他,放任他自己一個。相反,我們會包容他的情緒、體諒他的難處、鼓勵並陪伴他正面面對問題。我們都知道如何關懷朋友,但面對自己,我們卻總是以批評取代關懷。堅強不是錯、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是十分重要,但你會不會忘記了擁抱自己作為人的不完美呢?

二、自我關懷的三大要素

  自我關懷有三大要素,包括行為上要善待自己、思想上要共通人性,並且態度上要靜觀當下,三者相輔相成。

(一)善待自己(Self-kindness)

  困境是我們生活中必然出現的事,我們無法得到所有想要的東西,有了這個認知後,不是鼓勵大家紛紛無欲而求、甚麼事都不做,而是希望大家學會好好善待自己,以溫暖的心去接受、理解、體諒自己的不足,從而平靜下來,好好面對問題。

(二)共通人性(Common humanity)

  人在痛苦時,總會伴隨著一種非理性的自我孤立感——好像自己是全世界唯一一個痛苦的人。然而不同人都會經歷不同程度的痛苦,只是我們下意識會護衛他人,不關注自己的痛苦。自我關懷的理念包括認知到痛苦、個人的不足是全人類共同經歷的一部分,而不是單純發生在自己身上。

(三)靜觀當下(Mindfulness)

  自我關懷還提倡平衡負面情緒,不壓抑也不誇大。將個人經歷與其他同樣受苦的人連結起來,讓我們從更宏觀的角度觀察自己的負面想法和情緒,達至靜觀當下。靜觀是一種不加批判的精神狀態,人們會如實觀察自身的思想和感受,而不試圖抑制或否認它們。

三、四個實踐愛自己的小練習

  (一)寬容待己,改變對待自己的方法

如果你已經忘了如何好好對待自己,不妨把你如何對待朋友的方式套用在對待自己身上,沒有人希望跟一個總是批評他人的人做朋友。如果你還做不到欣賞自己,不如先從停止批評開始。

(二)支持式觸摸

  一種照顧和安慰自己的簡單方法是給自己一些支持式的觸摸,例如擁抱自己、說我最棒。我們的身體會對溫暖和關懷的身體姿態做出反應,就像嬰兒被母親擁抱時的反應一樣。研究也證明,身體接觸有助釋放催產素,提供安全感,紓緩痛苦情緒,並緩解壓力。

(三)練習靜觀

   畫畫、寫書法是練習靜觀的有效方法,畫畫、寫書法時讓人進入一個非常協調、平靜的世界,讓內在進行很深層的收攝。」筆墨之間,手帶心,把火氣消化掉,進行著心的修煉。只要持之以恆,我們便能學會更平靜地看待問題。

(四)改變自我談話的批判態度

   當內心又出現自我批評的說話時,我們可以以友好、積極的態度努力軟化它。想像一個富有同情心的朋友會對你說什麼,嘗試學他一樣說一些溫柔的話,即使最初未能喚起善意,只要你開始在行動上表現友善,真正的溫暖和關懷也會被慢慢培養出來。

   有關人間的笑話。

阿忠:「你救過多少個人啊?」
救生員:「無數個...其中有一個還成為了我的老婆...」
阿忠:「有何感想?」
救生員:「她的人生浮起來了,我的人生沈下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志祥老師 的頭像
    劉志祥老師

    lch7413的部落格

    劉志祥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