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執念

 

 

 

 

 

走出執念                    文/劉志祥老師

冥頑不靈執念響,

無時無刻都在想;

傷害自己人與事,

放下執念解脫享。

  曾經有過「執念」的人,大概都知道這種思緒真的冥頑不靈。執念常常是突然鑽進你的腦袋,讓人措手不及,而來源更是多樣化,有的人是不停想著自己忌妒的人,有的是想著追不到的對象,有的是想著傷害自己的人,有的則老是想著職場上那位競爭者。

  執念的強度比「想法」還大上許多,無時無刻都在想,「日也想,暗也想,醃缸(暗光)攬纜咧想」,什麼小事都能勾起,早上才剛起床,就發現自己腦中早已被執念綁架。這種狀態讓人無時無刻都陷在負面情緒中,完全快樂不起來,卻又無法從自己腦的魔爪中逃脫。雖人常說,「不快樂是自己的選擇」,但我認為,人不完美,我們在生命中都可能會經歷這種執念狀態,與其怪罪自己,不妨找方法幫助自己從執念中擺脫。

  莫名其妙對某件人事物產生「執念」,其實是因為我們恐懼。身邊的朋友May就曾經被執念纏擾了很久的時間,她曾這麼向我抱怨她一位同事:「我就覺得那個人根本名不符實啊,她能力沒比較好,但就是比較會巴結,不然就是很懂得利用時機表現,她不知道自己其實真的沒自以為的好。」

在那段時間,May執迷於瀏覽那位職場對手的每一張 IG 照片以及每一則 FB 貼文,平時不僅過度解讀對方的言行,更老愛把自己對號入座,認為對方明裡暗裡針對她。時間久了,May把精神氣力全耗在憎惡另一個人身上,無法走出執念的偏狹,導致她不僅每天都提心吊膽、風聲鶴唳,更阻礙了自己跨越與進步的可能。

最後,她認為自己與辦公室的人相處不來,還是乾脆換工作好了。但我認為她的問題從來不在另一個競爭對手,而在她自己身上。要從「執念」中解脫並非不可能,但首先我們得從內心最脆弱的地方著手。

將執念抽絲剝繭,直視內心最沒安全感的地方:

人的執念常常是源自於恐懼與不安,在May 的例子中,她很明顯是在職場上感到對手的威脅,否則她不會啟動自我防禦機制。這也反向暗示了,那位同事的確是有能力,而且能力甚至還勝過May。

但我們為了保護脆弱的自尊與自信,即使潛意識裡都知道這些銳利的事實,卻會透過否定對或質疑來保護甚至欺騙自己。想要擺脫執念,首先就要抽絲剝繭,想像自己在一個只有你自己的私密空間,又或是提筆寫下內心感受,誠實面對自己,理性地列出所有你心底擔心害怕的事情,以及你自認妨礙著你的弱點與性格特質。記得,在這過程中不要用「但是」來保護自己,唯有逼自己面對赤裸裸血淋淋的真實,才是解脫的第一步。

從自我否定狀態走出後,著手實際改善情況:

當你勇敢直視恐懼根源後,可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自我否定狀態。你可能會在腦子裡和自己持續辯論,「執念方」想要說服你你是對的,「改變方」則會提醒你不要落入思考慣性的陷阱。但這個過程總會過去,等你從 Self-denial 狀態稍微清醒後,或許就是時候著手用實在的方法改善情況。

當 May終於灰頭土臉承認對手真的是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後,她才驚覺,與其心心念念地關注與批判對方,不如花時間好好調整心態並提升自己。如果你覺得自己某些部分不如人,就努力去改變精進,而一時還無法完全消去的負面情緒與執念,或許可以透過運動、瑜珈或冥想等方式來控制。

鼓起勇氣,接觸曾經讓自己不安的人事物:

整個擺脫執念的過程或許要幾個月,或許要幾年,但如果你不斷地在努力進步,在學著擺脫特定執念的同時,也是學著成為一個整體上更好的人。

當你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如果情況合理,不妨學著主動接觸曾經讓自己不舒服的人事物。著手處理執念的你,現在與曾經忌恨的人相處時,或許會開始懂得換位思考的重要,也或許會觀察到自己從來沒注意過的細節。當我們學會承認恐懼並努力改變,才有可能享受海闊天空的輕盈滋味。

有關人間的笑話。

老張去醫院打針,注射室擠滿了人潮,剛到門口,就聽到老護士喊說:「今天是你們實習的最後一天,今天是審考核。」

老張一驚,馬上抽回注射單,去外瞎逛一下,再回來。果然見人潮散了,實習護士也不減見了,老張暗喜,躲過了。

遞出注射單,老護士看了一下,轉頭喊著:「剛剛不及格的出來補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志祥老師 的頭像
    劉志祥老師

    lch7413的部落格

    劉志祥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