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要懂得「裝傻」

 

 

 

 聰明人,要懂得「裝傻」      文/劉志祥

聰明人懂要裝傻,

看似愚笨實聰明;

難得糊塗卻清醒,

有時裝傻大聰明。

  裝傻是一種本領!裝傻也是一種隱藏實力的方法!人們常說:傻人有傻命。為什麼呢?因為人們一般懶得和傻人計較——和傻人計較的話自己豈不也成了傻人?也不屑和傻人爭奪什麼——贏了傻人也不是一件什麼光彩的事情。相反,為了顯示自己比傻人要高明,人們往往樂意關照傻人。因此,傻人也就有了傻命。

  威廉出生在一個小鎮上,他兒時是一個很文靜又怕羞的老實人,以至於人們都把他看成傻瓜,常喜歡捉弄他。他們經常把一枚五分硬幣和一枚一角的硬幣扔在他的面前,讓他任意撿一個,威廉總是撿那個五分的,於是大家都嘻笑他。

  有一天一位可憐他的好心人問他:「難道你不知道一角要比五分值錢嗎?」

「當然知道,」威廉慢條斯理地說:「不過,如果我撿了那一個一角的,恐怕他們就再沒有興趣扔錢給我了。」你說他傻嗎?!

  「裝傻」看似愚笨,實則聰明。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那些真正的聰明人在適當的時候會裝裝傻。

  「難得糊塗」出自清代畫家鄭板橋的手筆,原文書法怪異而大氣,後加小字注為「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難得糊塗」這四字箴言通俗易懂,因而廣為流傳,至今成為許多人處事待人的原則和方術。

  但是,往往看起來越是簡單易行的東西做起來就越難,「難得糊塗」就是如此。多少年來,許多人都以「難得糊塗」作為處事做人的箴言,但真正領悟出其中真意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因為「難得糊塗」並非努力就能做到的,努力做到的糊塗也有,但它看起來更像是裝糊塗而非「難得糊塗」。「難得糊塗」是對小恩小怨的不執著、不計較,是性存忠厚,是對弱小者的體恤寬容,是一種良好的道德修養。

  縱觀世人,多對人斤斤計較,對別人的缺點用放大鏡來看,連毛孔粗細都瞧得個真真切切、明明白白,而對於自己,卻是稀里糊塗,從不曾拿個照妖鏡來照照自己又是何方神聖,這是人性的弱點。

  若世人都能換個視角,對自己多檢點,對別人「難得糊塗」,從此天下太平矣!

當然,這種「難得糊塗」是用在善良弱小或是親朋好友的小毛病、小缺點或是內部矛盾上,在大是大非面前是絕不可「難得糊塗」的,這也是一個做人的準則問題。

  難得糊塗,人才會清醒,才會清靜,才會有大氣度,才會有寬容之心。可見,難得糊塗不是真糊塗,而是不糊塗。

  一個人在社交活動中學會難得糊塗,會在很多方面受益無窮!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深度和密度是任何其他人際關系所不能相比的,更無法取代。這一特點決定了成員之間的個性、價值觀、個人的優點和弱點、錯誤都是向對方公開的。

  從這一點上說,家庭成員之間在有的事情上就不要全部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為你已經知道某個人在這件事情上是會這樣去處理的,或者說已經理解他所出現的失誤或者錯誤,也相信他會去改正或者以後不會再去做了,有了這些就足夠了。為什麼還要非去查實弄真,讓他下不來台、丟了面子呢?

  對於什麼事都要較真的人,在生活中其實就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一較真,一些事情就被誇大,一些矛盾就被激化,因而也就影響了與家人的相處,這不是自己給自己出難題嗎?對於什麼事都要較真的人,在家庭中其實就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一較真,一些事情就被誇大,一些矛盾就被激化,因而也就影響了與家人的相處。

  俗話說,「花要半開,酒要半醉」,凡是鮮花盛開,萬分嬌艷的時候,不是立即被人採摘而去,就是衰敗的開始。現代職場中,做人也一樣,要懂得藏才隱智,切忌恃才自傲。因為,鋒芒太露易遭同事嫉恨,更容易樹敵。古往今來,「功高震主」的事例不知給多少人埋下了禍根。懂得在職場中「裝傻」——藏才隱智,低調做人,適時露拙,既能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從容地觀察形勢,實在是一種聰明之舉。或許,我們這些人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地都會嘗到「出頭的椽子先爛」的滋味,恐怕也都是受害者。

    一個人事業有成、春風得意,難免鋒芒畢露。若不知收斂,一味賣弄乖巧,要小聰明,甚至逞強鬥勇,定會傷及上下左右,招致詆毀誹謗,最終落個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下場。

  如果懂得在職場中「裝傻」糊塗一點,大智若愚,藏巧於拙,如孫臏裝瘋賣傻、司馬懿裝傻充呆,不僅保全了身家性命,而且也力最後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因此,韜光養晦,來點糊塗,也未嘗不是明哲保身之道!

  總而言之,有時候「裝傻」是一種大智慧、大謀略。懂得裝聾作啞的人,要少惹多少是非啊!

   有關人間的笑話。
阿明講:「阮姼仔(tshit-á女朋友)講,若是無夠長,伊就毋佮(m̄- kah不跟)我結婚。」

阿水講:「啥米無夠長?」

阿明講:「伊講一定要有夠長才欲(beh要)佮我結婚。」

阿水有點受氣講:「哪有這款查某,無夠長就毋佮你結婚?」

阿明講:「伊講有夠長(教堂),才會romantic(羅曼蒂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志祥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