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祥老師扇子畫《 國蘭飄香》

 

 

  劉志祥老師扇子畫《 國蘭飄香》       文/ 劉志祥

清風在握手搖晃,

應知異好有團方;

爽氣滿懷堪避暑,

炎炎夏日致清涼。

  扇子在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自上古時期出現,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扇子隨著朝代發展,由最初的障面、遮陽擋風、納涼,逐漸形成在扇面上題詩作畫,其雅緻精巧的構造與書畫藝術的結合,逐步匯入中國畫的發展大潮。

  在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中,扇畫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在書畫界占據特殊的地位。歷代書畫家,都喜歡在扇面上題詩作畫,或抒情表意,或與人收藏,或贈友留念。雅扇,將扇子的實用功能與書畫的觀賞功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日常生活物品有了文化內涵。

  千百年來,人們對書畫扇熱情不減,或緣於其形式之玲瓏而易於收藏,或因其工藝精美而可把玩。至於名家書畫扇,則更受到人們的寶愛與收藏。書畫扇幾乎成為中國人常備的實用和欣賞的日常用品。在藝術界,雖然仍大量沿用傳統工藝所製的成扇上寫字作畫,然而更多的是直接在裁成團扇或摺扇形式的宣紙上作書作畫,且日漸成為風氣。

  古人云:「但識扇中趣,何勞扇底風。」擁有書畫扇,不僅坐享其市場價值的長期保值升值,而且能在掌握方寸之中,把玩它附著的豐富美學內涵和人文親和力,從而體驗到一種審美愉悅和閒雅逸趣。
  在扇子上題詩、作畫、饋贈親友,始於三國魏晉。在素絹
團扇上作畫的最早記錄,見諸於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主簿楊修為曹操畫扇,不小心滴下了墨點,就順勢畫成一隻蒼蠅。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是文獻記載中首位在扇子上題字的書法家,其子王獻之則是開畫家畫扇之風的重要人物。《太平廣記》記載,王獻之擅長繪畫,一次他為將軍桓溫畫扇,因為筆誤,畫成了烏駁牛,又書《駁牛賦》在扇子上,書畫一體,極為精妙。
中國
扇面畫,已逐漸發展為欣賞用的藝術品;以字畫入扇面,賞心悅目,帶給人美的感受。它是一種融合生活實用與美學欣賞價值的精「工藝品。炎炎夏日,緩緩欣賞扇畫之美,細細品味、咀嚼其中的意蘊與內涵;心靜了,蟬鳴滿耳間,薰風徐徐……。

   有關扇子的笑話。

阿華問:「天熱人人愛,天冷人人怪,春天不出世,秋天沒有賣,是什麼東西?」

阿地說;「是扇子。」

阿華說:「答對了!,那扇子聊天,都說什麼話?」

阿地說;「不知道。」

阿華說:「扇子聊天是說風涼話。」

 

◎本文2023.9.1榮獲痞客邦Pixnet熱門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志祥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