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c022f7c56509e25475a5fa4ea38d6c.jpg

 

 

 

  上半生要拿得起,下半生要放得下       文/劉志祥

前半生要拿得起,

後半生要放得下:

前半生慾望萬千,

後半生學做減法。

   人這一生,一半靠掙,一半靠扔。人字有兩筆,一筆寫前半生,一筆寫後半生。前半生忙著播種、生根、發芽,才有後半生的收穫、沉澱、貯藏。人到中年,行過許多橋,走過許多路,方會明白人生不外乎六個字:「拿得起,放得下。」上半場,懂得爭取,方不負來這世間行走一遭;下半場,學會放下,才能抓住真正重要的東西。一個人最好的活法:上半生拿得起,下半生放得下。

前半生鋒芒畢露,後半生握手言和: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西遊。上半場和下半場看到的是不同的風景,也有著截然不同的心境。少年時我們都是孫大聖,鋒芒畢露,桀驁不馴;漸漸地,我們都變成了沙僧,溫和內斂,雲淡風輕。50歲這年,高曉鬆在《半生倏忽而過》中寫道:「想做的事都一一實現了,心裡的洞也一一補上了。那些心裡的積鬱了多年的水,也逐漸被陽光蒸發。」年輕時的他,恃才放曠,恣意張揚,是樂壇出了名的浪子。對行業大咖的伸手示好視而不見,為了力挺朋友和人在網上互罵。

   一張嘴嬉笑怒罵,沒少得罪人。走到人生後半程,曾經的浪子,終於與歲月握手言和。面對記者“免費送一句罵賤人金句”的調侃,他只報以淡淡的一笑:“罵人的事留給年輕人去做吧,好在我也年輕過,該罵的也罵了,再罵也罵不出啥新花樣。即使教堂真的倒了,搬磚也比罵街更有意義。”人生下半場,揮別曾經意氣用事的自己,放下百無一用的面子,才能迎來千帆過儘後的淡定沉著。

一個人最好的活法,上半生拿得起,下半生放得下:

    人生這場馬拉松,為所愛之人拼搏,一直是我們竭力往前的力量。可以一路狂奔的我們很難意識到,對家人而言,最重要的不過是久一些,再久一些的陪伴。正如坐擁億萬身家的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所說:「一個人真正的成功,是陪伴家人。」當你老了,回首一生,會發現真正重要的,並非手裡的財富,而是那些錯過就不再的記憶。

   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那些前半生錯過的,後半生記得補上。,因此上半生要拿得起,下半生要放得下。

前半生奮力拼搏,後半生善待自己:

  前陣子大學老同學聚會,服務員過來問我們要白酒還是紅酒。一行人異口同聲地回答:「一壺白開水就好。」看到服務員一臉“懂了懂了”的神情,眾人不禁相視大笑。網上流傳著一句話:一個人不再年輕的標誌,就是身邊隨時攜帶的保溫杯。每個中老年人,都一邊默默接受了這句調侃,一邊在“保溫杯裡泡上了枸杞”。

    前半生,仗著年輕,吃吃喝喝,觥籌交錯。願意為了簽一單生意喝到胃部抽搐,願意為了趕一個項目熬整個通宵。人到中年,目睹過身邊生死的更迭,自己的精力也大不如前,方才明白:人生的破產往往不是敗於千金散盡,而是敗給了透支健康。

   人生下半場,工作再忙,也別忘了抽出時間鍛煉身體,業務再多,也別忘了一日三餐。三千繁華,彈指剎那,百年過後,不過一捧黃沙。

前半生慾望萬千,後半生學做減法:

  很喜歡白落梅的一句話:「生命應該是一個化繁就簡的過程,任世事搖曳,心始終如蓮,安靜綻放。弘一法師出身富足,年輕時閱遍聲色犬馬,交友無數,把世俗生活過到了極致。值聲名最盛之際,他卻悄然轉身,皈依佛門。此後的二十四年間,一肩梵典,三件衲衣,雲遊苦行。一簞食一豆羹的生活,在別人看來清貧無比,他卻自得其樂。

   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年輕時,我們忙於為生活做加法,行萬里 路,閱大千世界,交各色朋友,接納新鮮事物。中年以後,人生就需要適當做減法,給自己留些獨處的空間。

  「生命到頭終作古,繁華歸塵身歸土。多少追名逐利客,一世經營又何苦。」學做減法,享受獨處,才是人生下半場最應該學會的生存之道。

   有關掉下來的笑話、阿發經過一棟房子時,突然從二樓窗戶飛下來一隻用過的安全套,剛好落到他的頭上。阿發感到即噁心又惱火,於是他走到這棟房子的大門口,使勁敲打大門。

一個老頭開了門問說:「為什麼這麼大力敲門。」

阿發質問道:「誰住在二樓?」

老頭回答:「這和你有什麼關係?上面住的是我女兒和她的未婚夫。」

阿發將那只安全套遞給老頭說:「好吧,我只是想告訴你,你孫兒從窗戶掉下來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志祥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