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415254  

 雞年從雞身上學習什麼 

 

 

 

  雞年從雞身上學習什麼    文/劉志祥

頭上有冠是文德,

足後有距是武德;

勇德仁德都兼具,

天明報曉是信德。

    進入了2017年,也就正式地邁入雞年,在現代的雞年裡,我們詠雞的方式,最主要的就是春聯了,例如:萬里春光五彩畫,一聲雞韻九州春;五更雞聲聲唱曉,千里馬步步登高;四季花香蝴蝶舞,三春喜訊鵲雞鳴……翻閱無數的春聯就知道,歌詠雞年最大的特點莫過於借雞鳴迎新春了。那麼,古人是如何詠雞的呢,他們想藉助雞來表達什麼呢?我們又能從中學到什麼呢?

   詠雞之吉祥豐收意:

    雞是人類普遍飼養的家禽,也是人們最熟悉的動物之一,古代有「六畜日」,初一便是雞日,在雞日會在雞舍門前貼上紅紙條、祈求家畜興旺,所以雞代表著豐收之意。另外,雞在古時的名字叫「吉」,周亮工《書影》:「歲時記正月一日貼畫雞。今都門剪以插首,中州畫以懸堂中,貴人尤好畫大雞元日張之,蓋北地呼吉為雞,俗云室上大吉也,可發一笑。「雞和「吉」是諧音,所以,雞也是一種吉祥的象徵。唐代王駕的《社日》中寫到:「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豬滿於圈,雞棲於塒,描繪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景象和節日的喜慶氣氛。唐代李白在《南陵別兒童入京》中也寫到:「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黃雞在啄著穀粒,秋天長得正肥,一片豐收的景象,一種歡快的氣氛,黃雞的肥碩寓意人們生活的吉祥順利。

   詠雞之高潔、壯志:

    除豐收、吉祥外,雞還有其他寓意。雞最大的特徵也就是雞鳴了,這當然就意味著守信、準時,這是雞的高潔品質,特別是古代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計時工具簡陋,不能及時提醒人們,這時「金雞報曉」的準時就給人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也傳遞了守時的品德。而公雞寓意​​「武」、「勇」、「好鬥」、「好戰」;馬雞尾羽寓意為「英武」、「英勇善戰」等等,就體現了雞的積極壯志。

明代詩人唐寅的《畫雞》中,「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聲語,一叫千門萬戶開。」詩歌呈現了公雞的冠紅羽白、威風凜凜、高潔心靈、驚人鳴叫,輕易不鳴、一鳴驚人的品質和才能,作者用雄雞的形象和品質,表達渴望像公雞一樣成為時代先驅者的偉大志向。唐代的李賀在《致酒行》中寫到:「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拿雲,誰念幽寒坐嗚呃。」雄雞站在雲天之間,一聲雞鳴驅散了整個黑夜。困居異鄉、鬱鬱不得志的李賀在聽了主人的開導後,突然像雄雞亮了天一樣驚醒了,激起了他的壯志豪情,作者藉雄雞之鳴寓意醍醐灌頂、恍然大悟,體現了「雄雞」的智慧,也給了他力量和希望。我們也正需要這樣的力量,在困境裡能夠不自怨自艾,化挫折為力量,追尋我們的夢想。

  詠雞之五德:

    再如宋代王安石在《登飛來峰》中寫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昇。」同樣,作者通過雞鳴寫出了旭日東昇,也希望自己能像雞鳴一樣給國家帶來昌盛的勝景,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怀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無論是寫雞,還是寫雞鳴,都滲透著雞身上那種高潔的品質,積極的力量。

雞在古代有著深厚的意蘊,它是「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鬥,是武德;敵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雞象徵著吉祥、豐收、喜悅,也傳達著這五種品德,這也正是我們今天應該學習借鑒的:守信、仁德、勇敢、高潔、充滿希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雞年從雞身上學習什麼
    全站熱搜

    劉志祥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