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生問題」的答案,每天都不一樣?意想不到的回答,能拓展

 

 

 

 

 

「三個人生問題」的答案,每天都不一樣?意想不到的回答,能拓展無限可能

文/劉志祥

三個人生發問題,

每天答案皆不一;

意想不到回答案,

能夠拓展無限極。

   無論出現了怎樣的答案,皆可視為當下那個瞬間的個人需求。反而有可能出現自己意想不到的答案,所以請大家好好期待會出現哪些答案,繼續向自己提問。

冥想前必要的提問:以往的研究發現,冥想對身心健康有很大益處,包括降低血壓、提升免疫力、降低癌症、心臟病和抑鬱症的風險。

  冥想是一個西方化的稱呼,在台灣被稱為「內觀」,心理學稱之為「正念」(mindfulness)。歷史淵源上,冥想是多個宗教(印度教、佛教、道教)活動中的修心行為,比如瑜伽、氣功、禪修等。

  有人認為,冥想起源於印度教,而我們也時常能從電影或新聞報導中看到,很多印度人平時會盤膝而坐,進入一種「入定」的狀態。

  冥想是一種改變意識的方法,通過獲得深度的寧靜狀態而增強自我認知力和良好的狀態。通俗地說,冥想就是關注自己的一呼一吸,將心神收歸身體,不去胡思亂想。冥想期間,人們往往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並調節呼吸方式,同時採取某些身體姿勢(盤腿坐或瑜伽姿勢),使外部刺激減至最小。

  冥想並非僅僅讓身心放鬆這麼簡單,而是有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點或想法上。經過長時間反覆練習下,可以使大腦進入更高的意識狀態(類似禪的「入定」)。

  要使冥想的體驗更加深層充實的話,在進入冥想之前,有些不錯的提問可供參考。只要向自己提出這些問題即可,不需要勉強去找出答案。因為不需要你去尋找,答案就會自己冒出來。

  迪帕克.喬布拉博士建議大家的三個標準提問。Q1. 我是什麼人?Q2.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Q3. 我的人生目的為何?

  提出這三個問題之後,要忘掉問題還有答案是什麼,然後專注在冥想上。只要在每次冥想前提出這些問題,冥想後的日常生活就會發生轉變。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呢?會感覺生命與自己內心的最深處、自己的內在產生了共鳴。有一種和人生使命共生共存的感覺。

  據喬布拉博士的著作所言,藉由「我是什麼人?」這三個問題,將能拓展出無限的可能性。

  關鍵在於不斷地提問:一開始的答案,大多都是「我希望如何如何」這樣模棱兩可地回答,不過後來的答案,會變得強而有力,例如會回答「我的存在具備所有的可能性」。

  無論出現了怎樣的答案,皆可視為當下那個瞬間的個人需求。反而有可能出現自己意想不到的答案,所以請大家好好期待會出現哪些答案,繼續向自己提問。

不管是「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類的問題,或是「我的人生目的為何?」這種的問題,每天都會出現不同的答案,任何答案一定都會讓自己信服。

   有關人間的笑話。

王乞丐看到李乞丐,乞討時,前面放了兩個碗。

王乞丐問:「為什麼你要放兩個碗?」
李乞丐說:「沒有啦!因為最近景氣回升、所以想多開一間分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志祥老師 的頭像
    劉志祥老師

    lch7413的部落格

    劉志祥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