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大東藝術文化中心
鳳山大東藝術文化中心
噤聲年代–台灣歌謠故事音樂會海報
噤聲年代–台灣歌謠故事音樂會現場
噤聲年代–台灣歌謠故事音樂會現場
噤聲年代–台灣歌謠故事音樂會
噤聲年代–台灣歌謠故事音樂會 文/劉志祥
台灣歌謠音樂會,
提琴長笛大聚匯;
說書展台語功力,
團長高歌添光輝。
十一月七日,下午三點半,朋友雪紅贈送5張票,我偕妻、兩位妹妹與外甥女,到鳳山大東藝術文化中心觀賞「噤聲年代–台灣歌謠故事音樂會 」。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入公共議題的探討,另一方面台灣也逐步踏入高齡化的社會,這兩個現象擁有一個叫做歷史文化的交集;而一個致力於追求國人元素的樂團與一個深入於在地文化探究的團隊,在前述交集的基礎下,究竟能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如果要起個頭,那就從台灣禁歌的故事談起。
透過禁歌,探究歷史:
台灣的音樂歷史中,有好長一段時間,許多詞曲創作者甚至是歌手都曾經面臨到音樂審查的制度,在這樣的審查制度下,衍生了許多有趣及值得品嘗的故事,六藝樂集透過演奏曾經被禁的歌曲,並輔以說書人的論述,帶領觀眾回味那段混亂審查制度背景下台灣音樂的演變以及人權的探討。
透過禁歌,傳遞文化 :
台灣有不少舊有的文化都慢慢地在流逝,學校透過教育設法讓一些歷史文化得以一代接一代的保存下來,六藝樂集藉由音樂演奏及與青年工作者對談,透過這樣的結合,期盼提高此項文化被重視及看見的程度,不僅讓長青族回味,也讓更多年輕人接觸到這段似懂非懂的歷史文化,讓更多的文化價值得以繼續延續。
上半場【演出曲目】
◆樂團演奏 :
《燒肉粽》、《街頭的流浪》、《一隻鳥仔哮救救》、《落大雨彼一日》、《收酒矸》、《四月望雨 》(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這些當時禁歌,樂團演奏,悠揚旋律,令人陶醉,獲得熱烈的迴響。
說書人趙文俊以台語訴說,1949年5月19日陳誠頒布戒嚴令,1949年5月20日台灣進入戒嚴時期,從思想到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被「規格化」限制……沒錯,就很像我們現在在看北韓,台灣曾經也是經歷過如此的統治模式。在這段期間,沒有信仰「蔣公」這位民族救心,沒有聽從國民黨把持的中國民國政府,就有可能依《懲治叛亂條例》,被冠上「叛亂」的罪嫌,輕者送綠島進行「思想改造」,重者就送去馬場町(今青年公園、新店溪畔)槍斃,不明究理、含恨含冤的被奪取性命。
除了這些被國民政府冠上莫須有罪名的白色恐佈受難者外,言論的箝制、語言的限制等等也對台灣本土文化造成莫大的傷害,禁書數量不勝枚舉,禁播電影電視節也不計其數,雖然政府努力的封殺「無合意閣鑿目」的思想及創作,但台灣人的韌性也相當堅強,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方式來延續台灣自有的文化,最明顯的部分就屬戒嚴時期的流行歌曲音樂的發展。
戒嚴時期所查禁的歌曲破千首,從1949年開始、約每10年左右一波的審查,到1978年宋楚瑜擔任新聞局長以系統化的審查方式進行全面性的管制,查禁了許多你我至今都琅琅上口的歌曲,從1930年代的〈望春風〉、〈四季紅〉,戰後初期的〈望你早歸〉、〈補破網〉、〈燒肉粽〉,到戒嚴初期〈杯底不可飼金魚〉、〈黃昏的故鄉〉……等等,太多太多的歌曲,皆以無限想像的被迫害妄想症又荒謬可笑的理由禁播禁唱,但民間卻反而是政府愈是查禁唱片愈是大賣,大家愈愛聽,電視不能播就廣播播,廣播不能播就路邊野台戲唱,這些歌曲未因查禁而消失,反而傳唱至今。
中場休息15分鐘
◆下半場演出曲目
歌手演唱:由六藝樂團團長暨歌手林桐毅演唱
《黃昏的故鄉》、《補破網》、《桃花過渡》、《望你早歸》、《媽媽請妳也保重》、《山頂的黑狗兄》,寬、厚、柔、亮的嗓音,動人心弦,令人著迷,獲得全場熱烈的掌聲。安可聲此起彼落,最後,再以安可曲《歌女的願望》與全場觀眾合唱,下午五點半,結束了一場精采的噤聲年代台灣歌謠故事音樂會。
感謝出外人贈詩回應分享
有緣聚一堂
禁歌大聲唱
沉重憶悲哀
歷史不能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