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P (3).jpg

 

 

 

  明心見性,悟如花開         文/劉志祥

說盡雲山海月情,

三思未動心勿行;

玉兔懷胎蚌含月,

泥牛入海木龍吟。

    什麼是明心見性?明白地悟到妄心不可得,息下妄心,徹見真性,這是明心見性。悟後起修才是真修,我們現在有沒有真修?真修是什麼?見道位以上是真修,悟後起修,然後親證佛性。沒有悟以前的修雖然是必要,但還是盲修。就好像我們打掃一個千年的暗室,一個黑暗的房子裡面沒有光明,你去打掃,裡面很多東西,你一定會到處碰撞,就會撞得鼻青臉腫。你勉強去打掃,比喻什麼?比喻我們沒有真正地見道,沒有真正地了解這個真心修行,你去修什麼法門都只是壓住煩惱。

   所以我們要先開燈,一間房子很黑,要先把燈打開,開了燈之後,哦,房子裡面什麼情況,了解了它雜亂的情況以後才能夠知道怎麼去清掃。修心也是這樣,我們見性就好像開燈,見性以後消除習氣才能夠逐步地徹證本覺的佛性。

那開燈以前怎麼樣?你首先要摸到開關,此《大佛頂首楞嚴經》就是開關,要大開圓解,依教依法修持,息妄顯真,頓悟自性,然後綿綿密密地去保任,在一切境界之中去修心。

    多少禪師因花開花謝,而參透禪機;多少釋子因日出月現,而悟道證果;多少雲水僧見青山綠水,而滅卻心火;多少行腳人看鳥飛魚躍,而覓得自我。只要用心留意,人生當能有一番境地。

   佛心無二心,心心皆無異。懷抱「愛心」來對待世上一切,世界會更美麗;懷抱「喜心」來觀看世間所有,娑婆會變淨土。種下一顆菩提心,把世界涵納在心靈中,則物我一如;把眾生包容在方寸內,則自他不二。如此,方能啟發長遠的菩提心。

   禪,是信心、道心、悲心的長養增進,是不變隨緣,慈悲喜捨。春山淡雅,夏山蒼翠,秋山明淨,冬山沉穩。四時之山,如人一生。

明心見性,身為苦本,苦因有身,身要離欲才會自在;心為道源,道在於心,心要清明才能見性。佛法不離生活,行住坐臥皆可示現;生活不離佛法,語默動靜無非是禪。

  有關明心見性的笑話,有個和尚,被人稱為「不語禪」,因為他雖然名義上是禪師,是寺院主持,實際上沒有一點學識,全靠他的兩個侍者來代替他答問。

有一天,兩位侍者外出,恰好有一個遊方和尚來向他求教。

遊方和尚問:「什麼是佛?」禪師回答不出,慌亂中不知所措,便東看看,西看看,想找兩個侍者來代替他答問。

遊方和尚繼續問:「什麼是法?」禪師仍然回答不出,便看看上邊,又看看下邊。讓他感到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遊方和尚又問:「什麼是僧?」禪師照舊回答不出,無可奈何,便閉上眼睛,假裝睡覺

遊方和尚最後問:「什麼是加持?」禪師還是不知道,只伸了伸手,自愧什麼都不知道,還做什麼長老,不如伸手挨門去要飯,當個叫花子算了!」

   遊方和尚告辭走出寺門,正好遇見了兩位侍者回來,便告訴他們說:「我問佛,禪師東看西看,意思是人有東西,佛無南北;我問法,禪師看上看下,意思是法是平等的,沒有高下之分;我問僧,他只是閉目養神,意思是白雲深處高臥的那位,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我問加持,他就伸出手,意思是接引眾生。這位大禪師的學識真是達到了明心見性的境界了。」

 

感謝出外人贈詩回應分享

禪若薄紗罩

闡述見深奧

識性先明心

無為喜懷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志祥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