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空間的對話Ⅱ」蘇筠涵琵琶獨奏會
「不同空間的對話Ⅱ」蘇筠涵琵琶獨奏會
琵琶家蘇筠涵
琵琶家蘇筠涵
觀眾席
觀眾席
觀眾席
與琵琶家蘇筠涵母女合影
高雄市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高雄市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高雄市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夕陽
高雄市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夕陽
「不同空間的對話Ⅱ」蘇筠涵琵琶獨奏會 文/劉志祥
不同空間音樂裡,
如詩如醉情縷縷;
琵琶獨奏展功力,
曲曲動聽美旋律。
12月8日下午,高雄市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表演廳舉辦「不同空間的對話Ⅱ」蘇筠涵琵琶獨奏會,因蘇筠涵是第一志協理事長王勝枝的女兒,王理事長送我四張入場劵,我偕妻與兩位妹妹前往觀賞,順便幫她加油鼓勵。
2009年「不同空間的對話I」是蘇筠涵碩士畢業階段的里程碑,感謝一路走來在音樂道路上的各種風景,一花一世界。至今,她努力不懈,持續在探研琵琶音樂的傳統與當代領域、累積技藝與音樂厚度,對於自身、文化與價值等的思考與對答逐漸地豐厚了她的音樂理解、內容、想望與質地,並於2019年取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博士學位。
2019年「不同空間的對話II」是蘇筠涵十年積累的呈現,更是博士歷練後的返璞歸真,回歸音樂本質與音樂人初心,在兩造之間尋得平衡,更堅定學術與演奏之間的相輔相成,學術殿堂的極盡終歸回到人文關照上。琵琶是她認識世界、穿越時空的媒介,在這無窮的音樂領域中,如何抽絲解讀文化脈絡與歷史,並進一步辨認與理解,而詮釋與表達則永遠是音樂人的課題。
起初,「琵琶」二字是源於琵琶的彈奏的手法,即向前彈稱「琵」,向後彈稱「琶」,據說是為漢烏孫公主遠嫁昆彌而製的,作為途中馬上彈唱之用。後來,到了唐代以後才逐漸成為特定的樂器專有名詞。
演出曲目:
第一個曲目《時之彩Ⅰ》:三木稔作品,時間是虛擬的紙,聲音是沒有觸感的顏料,彈琴的雙手是畫筆,你我想要怎麼著色?
第二個曲目《昭君出塞》:廣東音樂,劉德海改編。透過廣東音樂曲牌《昭君怨》,於琵琶的轉譯,娓娓道出柔柔旋律的千迴百轉與微笑的抑鬱。
第三個曲目《霸王卸甲》:古曲,林石城演奏譜。板式與技巧組合的改變與層層堆疊,也或許只有「併弦」與「絞弦」一起來的張力與痛感,才能宣洩《霸王卸甲》之情感。
第四個曲目《澄思》:蘇筠涵作品,泛音與輪指相間的旋律,猶如思緒總是來的沒由頭一般,繚繞、揮之不去;於琵琶聲中點點輕動,在弦品韵間漸漸澄思。
第五個曲目《月兒高》:古曲,衛仲業演奏譜。月升月落,風起雲湧,終歸於靜,氣息由平、靜、動而和,不變中有變。
上半場五個曲目的演奏,技藝精湛或碰撞或銜接出相當漂亮的音聲,錯落有致;當音樂推至高潮,如夢似幻地飄盪入耳。演奏畢,獲得滿堂喝采。
中場休息十分鐘,讓大家上洗手間,聊聊天或到場外喝開水解解渴。
第六個曲目《WorldscapeⅠ》:Koji Nakano作品,演奏時精準地看著計時器彈奏與作品的預錄音,放在分秒的精準中勾勒出作曲家所描繪的情境,琵琶,偶爾是琵琶,偶爾是背景聲音,跳脫對於琵琶既定的彈奏方式與框架,逐漸走進作曲家的構築世界中…。演奏畢,獲得熱烈的掌聲。
第七個曲目《千章掃》:羅永暉作品,作曲家以琵琶表現書法草書的動態美,藉琵琶技法的點線面,以漸進的聲音層次,剛柔濃淡與緩急鬆緊,在無礙的連貫氣息中,化樂思於樂音。演奏畢,得到掌聲如雷。
第八個曲目《大正紅居酒屋》:刁鵬作品,鋼琴伴奏吳秉真。溫清酒,店初開,小酌清酒嘴回甘;土瓶蒸,店正忙,山珍海味點不及;三色燒賣引垂涎,肥嫩多汁口水滴;大正紅裡燈火明,居酒屋中溫人情。鋼琴與琵琶,時間與人,不喝也醉,乾杯。鋼琴與琵琶節奏展現紛雜的情感;或綿延不斷、細膩婉約的旋律表現,音色與速度變化演繹地相當出彩,演奏畢,獲得鼓掌聲像暴風雨一樣震動全場。
下午四點半,結束了「不同空間的對話Ⅱ」蘇筠涵琵琶獨奏會,觀眾帶著喜悅與滿足步出高雄市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表演廳。蘇筠涵並留下來與親友、合照留念。
感謝出外人贈詩回應分享
琵琶聲叮噹
行雲流水暢
筠涵技高超
雅樂醉會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