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9945_030253070085_2.jpg

 

 

 

 

      拜年         文/ 劉志祥老師           

《新》禧已到來,

《年》年有錢財;

《快》樂樂滿懷,

《樂》在活精采。

《恭》賀中樂彩,

《喜》慶連連來;

《發》願好運開,

《財》源滾滾來。

    拜年(pay new year's call; give new year's greetings; pay new year's visit)是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我們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卑幼者並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主人家則以點心、糖粿、紅包(壓歲錢)熱情款待之。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爲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隨着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Line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訪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輩帶領家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爲“團拜”。到宋代,親朋好友之間會相互送貼致賀,這就是早期的賀年片。到了明代,賀年片設計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僅印有送者的姓名,還寫上了“新年快樂”、“吉祥如意”的祝辭。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拜年的時間一般為初一至初五,過了臘月初八就走訪親友多被視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後、十五之前走親訪友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屬避免遺憾的應急或補救性質,民間有句俗語:「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最後,向大家拜年,《新》禧已到來,《年》年有錢財;《快》樂樂滿懷,《樂》在活精采。《恭》賀中樂彩,《喜》慶連連來;《發》願好運開,《財》源滾滾來。

      有關拜年的話,阿秀小妹跟家人去拜年,阿秀小妹說:「哥哥,你看這張春聯寫錯了!」
哥哥說:「什麼?"合家平安"沒有錯啊!」

阿秀小妹:「有錯呀!他們不是姓合的,應該是"李家平安"才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志祥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