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烘爐地南山福德宮迎春叁拜
財神殿前
高達109尺的土地公巨像
學土地公右手持雨傘當拐杖,左手捧礦泉水當元寶
烘爐地南山福德宮導覽圖
五路文武財神橋
祈願牌
迎福門敲迎福鐘
敲迎福鐘
敲迎福鐘
龍池
祈願
登山台階
福德宮前
台階旁的茶花
台階旁的茶花
福德宮
往下遠眺,台北盆地市景,盡收眼底,視野非常遼闊。
財神橋入口處
台階旁的蘭花
上山路旁櫻花
上山路旁櫻花
中午在中和爹地廚房義式餐廳用餐
牛排
果凍、茶與冰咖啡
中午吃牛排
中午用餐
與兒子Hommy與媳婦Tramy合影
走訪烘爐地南山福德宮迎春叁拜 文/劉志祥
如意拾級登高覽,
隨心上樓展望來;
慶安恒修明道義,
福分天佑真不賴。
二月二十一日,農曆大年初六,用過早餐後已九點多了,本來計劃到蟲鳴鳥叫、景色秀麗的士林官邸,叁觀鬱金香花海爭豔展,但因親家中午有重要的餐敘,恐怕時間太趕,而臨時更改到初四因塞車沒去成的烘爐地南山福德宮迎春叁拜。
車子沿山路轉轉彎彎爬行,彷彿小型的北宜公路九彎十八拐,兩旁樹木對峙,蒼翠可愛,時而見路旁吉野櫻花蕊怒放,燦爛得路段排紅,使山路添了無限嬌豔的風韻。
烘爐地,位於新北市中和區南山,在福德宮後方及左右兩面,各突出一塊石頭,地勢呈三足鼎立狀似烘爐的福地,而在廟下約一百公尺處聳立一塊巨石,因此當地人便稱此為「烘爐地」。以風水學來看,這裡就像烘爐的火母,象徵生生不息,為一難得的福地。
抵達烘爐地停車場,映入眼簾是一座高達109尺的土地公巨像,是台灣最大的土地公,也是「烘爐地」的最大地標。此造形為土地公右手持拐杖,左手捧一元寶,頭戴員外帽,身著黃色長袍。而黃色袍服上,則飾以綠邊黃紋,並以「壽」字紋在黃袍上,腰帶則有「回」字紋飾,衣飾簡潔而不繁複。土地公滿面皺紋,但容光煥發,而濃厚的眉毛,厚大的耳朵,令人感覺有福相之貌,氣勢頗壯觀,這也是台灣宗教新盛的一種奇觀,在廟前矗立一座大型神像,代表著此廟的香火鼎盛。我見 土地公右手持拐杖,左手捧一元寶,也學土地公右手持雨傘當拐杖,左手捧礦泉水當元寶,口喊:「有求必應!」引來一陣笑聲。
我們在財神殿參拜,主殿拜土地公求財、拜文昌帝君求名、拜月下老人求好婚姻,接著,過五路文武財神橋,在迎福門敲迎福鐘,讓「財力亨通珍寶進,神明庇佑鴻服行。」
從財神殿到福德宮,仍有很大落差和距離,於是在多年前擴建時,便修築了登山台階及護欄,並在護欄上刻上捐獻者的姓名和住址,從財殿到福德宮參拜,在半山膢建有一涼亭。全程要走數百階梯,想上去可要練練腳力。
福德宮的山門建在沿山麓拾階而上的半山腰間,由中間的歇山式屋頂和兩側六角攢尖式門亭的二層建築組合而成。中間的歇山式屋頂是雙開叉燕尾形式,起翹很大,且裝飾非常華麗,在正脊中間是麒麟背火球,兩邊是武將騎飛龍,脊朵上則飾滿了人物兵馬及山林樹木,兩側垂脊則分站兩名天將手持雨傘、環刀等兵器,而六角門亭則分飾六條祥龍,皆以剪黏裝飾,檐下佈滿了吊筒、雀替、斗拱等非常講究。我們可登上二樓,往下遠眺,台北盆地市景,盡收眼底,視野非常遼闊。
這時我想到山門兩旁的對聯「慶生如意拾級登高覽,福至隨心上樓展望來。這副對聯在修辭上是運用了倒裝句法:上聯「 慶生如意拾級登高覽 」:是說循著石階往上爬,到達置高點後,瀏覽著高處勝景,歡慶此生事事如意的意思。因此,這句聯語,實際上是「拾級登高覽慶生如意」的倒裝句型。下聯「 福至隨心上樓展望來 」:是說登上高樓,眺望遠處風光而盡收眼底時,興起任意隨緣的情懷,而福至心靈的意思。因此,這句聯語,實際上是「上樓展望來福至隨心」的倒裝句型。
南山福德宮主祀福德正神,興建於清乾隆20年(西元173¬6年),至今已快要三百年,正殿是採假四垂燕尾的屋頂造形,在正脊中間為眾仙神將,兩側則有雙龍分置,形成「雙龍護仙」,而脊垛上也佈滿了仙人走獸,在整個屋頂上,無論垂脊、博脊,都以剪黏或交趾裝飾,非常華麗。 正殿廟門門開三扇,而廟內所供奉最早的福德正神,是一石刻造型,其造形古樸簡潔。另有多尊土地公表情各殊,也有讓民眾請回家中供奉的神像。由於福德宮分靈到他處的神像眾多,一到了其神誕,如果全部回山謁祖,福德宮容納不下,故改以黃色令旗代替神像回廟進香謁祖。 而這些土地公的造形,有持杖者,有持如意者,也有手捧元寶者,有的土地公頭戴宰相帽,有的戴員外帽,也有著龍袍者,有的豐潤圓滿,也有削瘦老態,可說表情和造型各異。在廟中也發現一石雕土地神像,體態豐滿,右手持杖,左手拿元寶,雕紋淺而簡單,為清末時期的作品,很有特色。在正殿神龕內,仍保存有福德宮最早的本廟,形成了「廟中廟」的特殊景觀,非常罕見。
下山後,兒子Hommy與媳婦Tramy招待我們在中和義式西餐廳爹地廚房用餐,兒子發給我們大紅包,我變小魔術共樂,渡過愉快的午餐。因晚上有事,餐後,便搭高鐵回高雄,結束了過年北部三天行。
感謝松竹軒贈詩回應分享
迎福鐘響穿福門
財源廣進樂安康
春來踏青步幽徑
櫻紅滿樹茶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