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6959526_m  

人算不如天算   

    

 

 

   人算不如天算    文/劉志祥

人有千算天一算,

人算不如天來算;     

智者千慮有一失,

謀事在天人難算。

    人有千算,天則一算。這句極具警示的道家話語,源自於中國浙江省嘉興市

烏鎮的修真觀。修真觀是江南三大道觀之一。大門正中懸掛一個大算盤,細看,有顆算珠不上不下,從左往右數第九位,從右往左數第五位,意九五之尊。不知這是否隱喻道教文化,張揚神之神算,推演人的定命,也許寓意人之善只在一閃念間吧!兩旁有一楹聯:人有千算,天則一算,且前一個“算”字故意寫錯。道出人算不如天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謀事在天,成事在人。

   人的一生,總有一些料想不到的意外事,完全無法做合理的解釋,或許這就是我們人所說的神吧!所以,人的營謀計算,時常會失靈,時常會失策,因為人總忘了老天也有一算。 也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匴小算盤,算計著別人,算計著自己。人有千算,天則一算,算去算來,一枕黃粱再現。

   人算不如天算,天的一算是什麼呢?是一個人的德。德,能守護一個人的一生,德,亦能幫天生坎坷的人化險為夷。現在很多人喜歡找人算命,其實算命至多只能做到算得準,但不能避開的。當然,在一些小的方面,知道了就可以作些預防,或起到趨吉避凶的作用,但也只不過是把它推遲了,或轉化成其他災難了,真正的大事是躲不開的。

   人的富貴貧賤,窮能壽化,其中以壽元最難算得準,因為它涉及八字以外的多方面因素。例如人們常說:積德可以延壽,損德則減壽。亦有食祿盡則命盡之說。《詩經》上也講:人應該時常想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合不合天道。很多福報,不用求,自然就會有了。因此,求禍求福,全在自己。 雖然說是上天注定,但是還是可以改變。你只要將本來就有的道德天性,擴充起來,盡量多做一些善事,多積一些陰德,這是你自己所造的福,別人要搶也搶不去。

  《易經》上也有為一些宅心仁厚、有道德的人打算,要往吉祥的那一方去,要避開凶嫌的人、凶險的事、凶險的地方。如果說命運是一定不能改變的,那麼吉祥又何處可以找到呢?凶險又哪裡可以避免呢?《易經》開頭地一張就說:經常行善的家庭,必定會有多餘的福報,傳給子孫。

   怎樣行善積德。行善積德,就是做好事、善事、與人為善,一切以慈悲為懷。 有的人認為,行善積德,只有拿錢物救濟貧苦人,或捐獻錢物。其實這只是行善的一種方式,無錢無物者可以出力,如扶老愛幼,樂於助人,為病殘老人做好事,救人之危,看見路上有玻璃、有石頭或瓜果皮及時撿起來丟在路邊,在火車、汽車上及時給老殘婦幼讓坐位,或者參加義務勞動等等,這些都是行善積德。

   行善並不是讓你有甚麼豪言壯語或大筆大筆的捐錢,而在於你平時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平時以體力幫助人、用和顏悅色來對待人,以及用善心來對待眾人。“做善事”的範圍相當廣,有“出錢”做的善事,也有“不出錢”能做的善事。有出錢的布施,也有更多不出錢的布施。所以說,行善積德,可以出錢,也可以出力。在生活中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做好人就是行善積德。不是做幾件好事,去寺廟捐點錢,這樣才是功德,而是看這顆心. 功德

的大小,功德的做法,不在於形式,而在於至真、至純的一念之間。只要心到了,那麼再小的事情,也有無量的功德,因為你的心量有無限大. 真心做事,不論大小,皆有真功德。

    在古老典籍之中,一致同意心的能力;心的潛能是無限的。每天行善作

惡所種下的因果,決定了事業的成功或失敗。 天地無私,唯德是親,一點德善,自招一點福應。 耐心行善,盡心布施,清心等待,寬心受苦受辱。持之以恆,相信上天是不會虧待你的。德,能護佑一個人一生、十生、千生。而善,就是啟開德的一把鑰匙。

   有關人算不如天算的笑話,唸高一時,俊豪去新竹婆家玩,路過新竹教大,爸爸指著教大校門說:「以後考教大還是清大,你自己選吧!」俊豪當即豪情壯說:「我一定考上清大,如果我考上了教大,我就不唸!」爸爸微笑說:「讚,有出息!」於是從那時起,俊豪立志發奮,高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清大,報到那天,爸爸拿著報到證上的路線圖在清大南校區門口對著俊豪說:「孩子啊,咱認命吧!誰讓清大把教大給兼併了呢……」

    

 

感謝出外人贈詩回應分享

 

烏鎮修真觀

 

門懸大算盤

 

一珠玄機露

 

九五訊息傳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人算不如天算
    全站熱搜

    劉志祥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