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快樂
訓練快樂 文/劉志祥
訓練快樂要禪修,
對外事物無欲求;
觀想專注腦安靜,
內在充滿有成就。
快樂是什麼?一個文學家可能會如此描述「快樂」:藝術家的快樂是欣慰地望著自己剛剛完成的作品;醫生的快樂是在艱難的手術後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商人的快樂是開張大吉、財源滾滾;教師的快樂是培育了成材的學生;員警的快樂是制止了一樁暴力事件……。
這種對快樂的描述失於模糊和偏頗,但它抓住了重要的一點:只要滿足了我們內心的需求,那一刻我們就能得到快樂。而不同的社會角色有不同的內心需求;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生活階段,我們的內心需求都是不一樣的。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在著作《動機論》(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中提出,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認為,人都潛藏著這五種不同層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時期表現出來的各種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勵人行動的主要動力。當我們最迫切的需要得到滿足,外在的滿足轉化為內在的滿足,就感受到快樂。
生理學家,則把快樂視為一種化學物質「多巴胺」(Dopamine)分泌的結果。多巴胺是一種丘腦分泌物,主要負責傳遞興奮及開心的資訊。生理學家發現,當我們感受到快樂的時候,大腦會源源不斷地分泌大量的多巴胺等多種物質。所以,我們去購物,或者陷入愛情,感受到興奮、喜悅、陶醉,都是因為多巴胺這些分泌物的緣故。
禪修大師則認為:快樂是一種心態,由看事物的視角決定,而不是由外在的需求得到滿足來決定。「就算一切欲望都滿足了,也不會帶來快樂,而是創造新的欲望,或者更有可能是無所謂、厭惡,甚至憂鬱。快樂應該是一種內在充滿成就感的狀態,而不是對外在事物無盡的欲求。」簡單地說,快樂是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和分析的結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快樂是我們自己可以訓練的。
禪修大師馬修如何定義快樂,又如何尋找快樂呢?馬修在著作《快樂學:修煉幸福的24堂課》(Happiness: A Guide to Developing Life’s Most Important Skill)裡說:「我所說的快樂是指從一個極為健全的心靈中,所生起的深刻綻放感。這不只是一種愉悅的感覺、一種暫時的情緒或心情,這是我們存在的最佳狀態。快樂也是一種詮釋世界的方法,我們很難改變世界,但總是可以改變自己如何看待世界。」
至於找尋快樂,馬修說:「找尋快樂並非透過玫瑰的色鏡來看我們的生命,也不是要我們無視生命中的痛苦和不圓滿。快樂是一種精神上的除毒,將那些毒害心靈的仇恨及迷戀去除。同時也是學習如何看待事物,減低現象與實相之間的鴻溝。」
當然,並非所有的人都能過著如僧侶一般的隱居生活,但是我們可以選擇禪修,禪修的方法很多,包括觀想,通過專注於一個固定點而使大腦安靜,咒語吟唱,呼吸技巧等。新的研究顯示,即使是短暫的心靈訓練也能讓我們的大腦歸於幸福,每個人都有潛力以真實可測的方法來提高生活品質,所以我們所要做的只是練習,正如馬修那樣,我們都可以訓練大腦,以一種更快樂的方式進行思考。
訓練快樂,其實並不難,只要我們時時處處留心。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禪修方法,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訓練快樂的自己。
感謝出外人贈詩回應分享:
快樂千萬種
因人而不同
自認滿足感
擁有常笑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