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7)  

加拿大國際友誼團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巡禮 

image (2)

《美濃民俗村》 敲鑼打鼓

image (3)  

《美濃民俗村》敲鑼打鼓

image (4)  

《美濃民俗村》舞獅

image (5)  

《美濃民俗村》穿雙人大木屐行走

image (6)  

《美濃民俗村》

image (7)  

《老古的家》庭園餐廳

image (8)  

《老古的家》庭園餐廳午餐

image (9)  

會長Kathy〈徐慧萍〉弟弟家

image (10)  

會長Kathy〈徐慧萍〉弟弟家庭院

image (11)  

會長Kathy〈徐慧萍〉弟弟家庭院

image (12)  

會長Kathy〈徐慧萍〉弟弟家禽舍雞鴨鵝同處一起

image (13)  

會長Kathy〈徐慧萍〉弟弟家後面

image (14)  

會長Kathy〈徐慧萍〉弟弟家

image (15)  

美濃窯

image (17)  

美濃窯燒咖啡強調的是「藝術+咖啡」

image (18)  

參觀廣勝進紙傘

image (20)  

參觀廣勝進紙傘

image (22)  

參觀廣勝進紙傘

image (23)  

參觀廣勝進紙傘

image (24)  

參觀廣勝進紙傘

image (25)  

參觀廣勝進紙傘

image (26)  

參觀廣勝進紙傘

image (28)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image (29)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女師父贈送念品

image (30)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聽簡報

image (31)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image (32)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孔子公仔

image (33)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佛

image (34)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image (35)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image (36)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image (37)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image (38)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image (40)  

  晚間,在佛陀紀念館禮敬大廳漢來蔬食健康概念館用餐。

 

 

 

 

 

 

 

       加拿大國際友誼團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巡禮     文/ 劉志祥
佛光普照三千界,
八塔基座有天宮;
禮敬大廳迎賓客,
本館大佛眾敬恭。   
 二月七日上午,。我夫妻倆帶親善大使Pat & Marian Hemsing couple到美濃。首先來到《美濃民俗村》〈Meinong Folk Village〉,它前身為廣華興紙傘廠,從門口處的流泉、走道、噴水池、涼亭,到最新成立的客家擂茶館,整個園區都是主人自己設計的。坐在擂茶館裡,可欣賞窗外的秀麗風景,是個喝茶聊天的好地方;也可以紙傘彩繪DIY,秀秀自己的好手藝,畫一把世界獨一無二的傘,帶回家做紀念。

  我們在民俗村敲鑼打鼓、舞獅與穿雙人大木屐行走,他們很新奇,玩得笑呵呵,我們在商品部買童玩與中國結,回家送人。

 接著,到附近《老古的家》庭園餐廳與其他接待家庭與親善大使會合聚餐。老古的家,位於美濃民俗村對面路口內直走,不遠處第一條叉路左轉約10公尺,就會看到有個牌子寫著"老古的家"。佔地約二千八百坪左右,環境十分優美,是一個古色古香,充滿濃濃客家味的地方。

  餐後,參觀美濃窯,美濃風景優美民風純樸,單純的農業社會結構附帶著濃厚的民俗氣息,加上這裡的好山好水,已經很引人入勝。稟著客家人刻苦耐勞堅毅的個性,美濃窯創辦人朱邦雄,在這個素無陶瓷工業的環境裡,非常艱辛地在美濃靈山山麓紮根、發展陶藝事業,為故鄉打造出另一種藝術形象,也從這裡開始催生了陶壁公共藝術,為台灣的藝術形象立下新的典範。

  Coffee time,美濃窯燒咖啡強調的是「藝術+咖啡」,我們與藝術共飲一杯咖啡。接著,會長Kathy〈徐慧萍〉帶我們到他弟弟家,漂亮的房子爬滿綠藤,偌大的庭園種花植樹,池塘處處荷花盛開,禽舍雞鴨鵝同處一起,好一個農村居家景象。

 接下來,參觀廣勝進紙傘,美濃的油紙傘製作技術引進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約在日治時期的大正年間,是由林阿貴和吳振興延請中國製傘師父來臺傳授技藝,而另一種說法則是由廣東梅縣製傘師父郭玉琴渡海來臺,落腳於高雄美濃定居,故而將技術傳入美濃。早期美濃紙傘廠都以「廣」字命名,如廣振興、廣德興、廣榮興、廣美興等。 1960 年代前,油紙傘、菸葉和稻米為美濃地區的重要經濟收入。1960 年代時,美濃紙傘業達到最興盛,美濃當地共有二十幾家紙傘廠且每年生產約二萬把以上。 1980 年代之後,臺灣民生經濟逐漸富裕,美濃旅遊觀光業也開始漸漸興盛,使得油紙傘逐漸由原本實用的生活目的轉變為與觀光結合的地區文化。

  離開廣勝進紙傘,開車前往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再與其他接待家庭與親善大使會合。佛陀紀念館自2003年啟建,歷時九年,於2011年竣工,集「千家寺院 、百萬人士」共同成就,開創「前有八塔,後有大佛, 南有山靈,北有袛園」的宏偉格局,一座融合古今、傳統與現代的建築,具有文化、教育、慧解與修持的功能。
  佛陀紀念館(Fo Guang Shan Buddha Memorial Center),佔地一百公頃,因西藏喇嘛Kunga Dorje Rinpoche感謝佛光山為一弘揚人間佛教的正派道場,乃將護藏近三十年的佛牙舍利致贈星雲大師,因而建館供奉,讓正法永存,舍利重光。

   我們聽簡報後,參觀禮敬大廳,佔地一千四百坪,前有獅群與象群迎接賓客,內設有接待、詢問、寄物、攝影、美食、流通處…等多功能服務。
 八塔〈分別名為一教/二眾/三好/四給/五和/六度/七誡/八道〉,基座設有客堂及簡報室介紹佛陀紀念館,供應茶水,並提供各界種諮詢問服務,五和塔喜慶之家更設有佛化婚禮等服務;基座之上各有「天宮」,珍藏各種宗教文物。
  最後,參觀本館,本館樓高近50公尺,佔地四千餘坪,地下一層,地上三層, 頂層「藏經閣」奉納百萬份由世界各國人士抄寫《心經》,地下則設地宮四十八座,收藏各種佛教文物,未來預計每百年開啟一座,同時收入新的文物,讓人類的文化得以綿延不絕。
  晚間,在佛陀紀念館禮敬大廳漢萊大飯店分店〈漢來蔬食健康概念館〉用餐,享受素食美餚。

 

 

感謝出外人贈詩回應分享:

 

貴賓美濃遊
極好印象留
佛光山禮敬
素食口味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志祥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