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一鼠二數來寶 文/ 劉志祥
「歲歲年豐添美滿,鼠年豐登酒一船,錢鼠咬錢進家門,富貴好運頻頻傳。」
豬去鼠來,期待鼠來寶,老鼠為十二生肖之首,但身軀最嬌小,牠究竟是用什麼本領,佔據了第一位呢?民間有多種有趣的傳說:
一、老鼠用計:傳說玉皇大帝為了讓人們容易記憶年歲,便想了個方法,
下令普召天下動物,要按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選拔十二個屬相,只要記住十二生肖的循環更替,就可推算年齡。
花貓對老鼠說:明日五更去天庭應選,我貪睡,到時候你可要喊我一聲。老鼠連聲說好,可是第二天一早,不講信義的老鼠卻偷偷起床不辭而別。結果老鼠被選上了。貓呢?因睡懶覺遲到了,沒被選上(從此貓見了老鼠就要吃牠,老鼠只好拼命地逃,玩躲貓貓。)大象也來參賽,卻被老鼠竄進鼻子,給趕跑了;其餘動物,原本牛先到達,應推牛為首,但先前狡滑的老鼠卻竄到牛背上好讓老牛背著跑,眼看牛就要到達終點,說時遲那時快,老鼠一躍過了終點線,於是老鼠排第一,豬也跟著起哄,豬排最後,其餘動物又經一番較量,最後形成現在十二生肖的順序。
二、鼠趾特異:動物的前後左右足趾數一般是相同的,而鼠卻前足四,後
足五,奇、偶同體,物以稀為貴,當然排在第一。持這種說法的人是宋人洪巽,明代學者郎瑛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歸類,在其所著的(七修類稿,十二生肖)中提出「地支在下」,因此別陰陽當看足趾數目。鼠前是四爪,偶數為陰,後足五爪,奇數為陽。子時的前半部為昨夜之陰,後半部為今夜之陽,正好用鼠來象徵「子」。
三、老鼠精明:哈尼族傳說,先民們採集、狩獵獲取食物時,常常中毒。
後來發現,精明的老鼠在夜間覓食,從來不選錯食物。先民就經觀察鼠食,得知哪些動、植物可以充饑,哪些有毒不可入口。因此認為老鼠絕頂衝明,排生肖就將老鼠排在第一位。
四、鼠咬天開:從鼠的屬性來看,鼠的活動時間正是夜未央之子時;而子時又是天地相交、陰陽交接,混沌初開之際,鼠是耗畜生,不耗則天之氣不開,只有鼠才有本事把混沌一團的天地咬開,鼠咬天地之說即由此而來,此功偉厥,當然老鼠可穩坐「生肖一哥」地位。
而《漢書‧律勵志》又說:「陰陽合德,氣中於子,化生萬物者也,故孳萌於子。」鼠是化生萬物者,又是生命繁衍的象徵,故子屬鼠。作者從開天為子鼠,闢地為丑牛,講到其餘各生肖動物亦處於「天地混沌之時,如百果含生意於核中」的生命萌生狀態,而對於鼠咬天開拯救人類,是人類的大救星,因此答應把種出來的糧食分給鼠吃,作為報酬,當然這又是一衍伸。
四、鼠偷稻種:中國浙江慶元地區流傳說,古時人類不愛惜穀子,天神為
了處罰便把人間的穀子收到天上去。後來老鼠到天上為人類偷來榖種,因此排十二生效肖時,鼠坐了頭位。
民間有關生肖動物排列的傳說故事非常多豐富,這些故事的流傳一方面豐富了生效的內容,另一方面又促進了生肖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鼠雖十二生肖之首,但翻開《辭海》中文字典,對於「鼠」字,幾乎沒有正面釋義,如「鼠輩」、「鼠子」,都含鄙視之意;「鼠目寸光」、「鼠肚雞腸」喻見識短淺,氣量狹小;「鼠口象牙」表示貴品不該賤用;「抱頭鼠竄」形容人倉惶逃生。
有些歇後語也是負面的,如「老鼠鑚風箱──兩頭受氣」比喻兩頭不討好;「老鼠留不得隔夜糧──好吃」形容饞嘴;「老鼠進藥缸──自討苦吃」,比喻沒事找事做,自找麻煩。「老鼠跌落火灰間──灰頭土臉」恥笑人裝扮後像老鼠掉入灰燼中一樣灰頭土臉。
詩人喜歡用老鼠來比喻強權,比如,在《詩經‧國風‧碩鼠》裡,提過人鼠之間的關係:「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這首詩的大意是說:「大老鼠啊!我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卻偷吃我的食物;我要離開你,去尋找樂土。」這裡其實是用老鼠來比喻剝削無厭的統治者,表達人民對他們的厭惡。
另外還有《詩經‧召南‧行露》裡提道的:「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雖速我獄,室家不足。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這裡也一樣把老鼠比喻用強力侵凌別人的強者。
五代時期的劉兼在他寫的《中春登樓》亦曾提及:「失手已慚蛇有足,用心休為鼠無牙。」這裡提道的鼠,也是指欺凌弱者的強權。
唐代的曹鄴寫《官倉鼠》:「官倉老鼠大如門,見人開倉亦不走,健兒無糧百姓饑,誰遣朝朝入君口。」這首詩寫著是官倉裡的老鼠,牠們並不如普通老鼠那樣,給人一種「獸之大者莫勇於虎,獸之小者莫怯於鼠」的印象;反而又「大」又「勇」(因他們見人開倉亦賴著不走)。這是隱喻欺凌人民,搜括民脂民高的貪官污吏,揭露了黑暗社會的現象。至於縱容這些行為的,就是詩的最後一句「誰遣朝朝入君口」所暗示的「君」了。
從詩來看歷史,千百年來,人鼠之間其實關係密切,無論城市、鄉鎮、人類和老鼠形影不離,根據「古今圖書集成」的記載,鼠類共五十一種之多,而在所有老鼠中,以家鼠的壽命最長,所以叫著「老鼠」。
在中國把老鼠叫耗子是有其歷史原因的。五代時爭戰頻繁,統治者生活又窮奢極欲,一切消耗都來自百姓,賦稅名目繁多而且稀奇古怪。
據《舊五代史‧食貨志》記載,賦稅除正項之外,還有許多附加稅,如農家吃鹽要上「鹽稅」,釀酒要交「酗稅」,養蠶要上「蠶稅」,不僅如此,附加稅之外還有附加,名為「雀鼠稅」,每繳糧食一石,加耗兩斗。連絲、棉、綢、線、麻、皮這些雀鼠根本不吃的東西,也要加「雀鼠耗」,每繳銀 十兩 家半兩。到後漢隱帝時,「雀鼠稅」由納糧一石加耗兩斗增到四斗,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但又不敢抱怨皇帝,便將一肚子氣發洩到「雀鼠耗」的老鼠身上,譏罵老鼠是「耗子」,相傳至今。
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曾寫《永某氏之鼠》,說有人因愛鼠而不養貓,以致老鼠肆無忌憚,某氏家中「室無完器,櫃無完衣」;後來某氏遷居他處,屋子換了新主人,將禍害多年的老鼠全部消滅。柳宗元此文乃藉老鼠的下場,告誡人們不可恃寵而驕,胡作非為。
佛教中則有居家不養貓,老鼠來報恩的故事,其寓意與《永某氏之鼠》完全不同。這個故事說:有個書生参加科舉會考,主考官認為他的文章寫得不好,把試券丟在一邊,沒想到當晚一隻大老鼠將試券叼到主考官枕邊,主考官把它放回去,老鼠又把它叼來,如此反覆三次,讓主考官訝異不已,派人找這位書生詳問緣故,書生說家中三世都不曾養過貓。
過去人家動輒養四、五隻貓,目的在滅鼠;大老鼠為感謝書生三世不養貓,讓牠及子孫得以安居,所以再三「推舉」他。
這個故事闡明「一念善心,必得善報」的道理,也說戒殺必有福報,從而勸人不要殺生。
印度教視老鼠為聖靈之一,他們認為老鼠是幸運之神的寵物,是財神的使者,許多印度人認為敬老鼠會得善報,因此老鼠成為印度教中的吉祥物,被人們虔誠奉養。
在印度西部賈斯坦邦的德薩瑙,有一座建於十五世紀的老鼠廟,它是建築宏偉,裝飾華美的印度教寺廟,內鋪大理石地板,金銀鏤刻的牆壁滿嵌寶石;最令参訪者吃驚的是:廟裡有兩萬多隻老鼠,而且老鼠吃過的東西,如神明加持過一般,備受信眾珍視,文化背景不同,鼠的地位也大不同。
鼠年以老鼠為主的春聯搶鏡不少,有一些春聯,是以豬年過去,鼠年到來,表示對美好將來的期盼。比如:「豕去鼠來新換舊,星移斗轉臘迎春」、「豕去呈豐稔,鼠來報吉祥」、「鼠來豕去遠,春到景更新」;另有一些是希望祈祝豐年的春聯,比如:「人喜盛世,鼠兆豐年」、「鼠穎題春貼,鵲舌報福音」、「子時一到開新津,鼠歲三春報好音」;至於那些希望國家在未來的一年,是個太平盛世也不少,比如:「龍國群英興偉業,鼠须彩筆繪藍圖」、「雪花獻瑞五龍鱗甲飛天地,綠酒添歡家人父子慶豐年」;一些比較有才華的作者,就把諷貪官的典故嵌入春聯內,比如:「肅貪懲治官倉鼠,正本當糾裙帶風」、「務本神農播百穀,刺貪碩鼠吟三章」;由於老鼠是生肖之首,以此作為春聯的主題也不少,比如:「鼠為生肖首,春乃歲時先」、「一日時辰子為首,十二生肖鼠占頭」、「萬千禽獸尊為子,十二生肖獨佔先」。
老鼠生存的秘訣與特點是:吃得少,一點點食物就可以「活」下去,而老鼠動作快,應變能力強,總是充滿活力地打拼,這樣的特質,在當前物價高漲的艱困時代,已愈來愈來重要,值得人類去學習。
有一些老祖宗的台語歇後語,對老鼠是褒獎的,比如「老鼠爬竹篙──一目一目來」,形容做事有條理,按部就班。「老鼠入牛角──穩牴牴」,形容一定妥當。「老鼠吃油──目睭金」,表示眼睛發亮或有眼光,反應機警。另外,台灣有「錢鼠」,本名臭鼩,或稱家鼩,是食蟲目尖齒科動物,並非囓齒目的老鼠,牠尖叫而急促「吱、吱、吱」的叫聲,酷似「錢」的台語發音,也有人說牠的吻端尖長可掛銅錢才稱「錢鼠」,台灣民間傳說「錢鼠」會帶來財運,有所謂「錢鼠咬錢進家門」的說法,認為新年見鼠會帶來好運。
總之,一元復「鼠」,萬象更新,就是冀望鼠年「鼠一鼠二鼠來寶」,鼠年行大運,有「鼠」不玩的微笑,「鼠」不玩的快樂,「鼠」不完的幸福,「鼠」不玩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