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才是最真實的善良

 

 

 

 

  尊重,才是最真實的善良        文/劉志祥

尊重才是善良,

看似輕於鴻毛;

實則重於泰山,

尊重讓人溫暖。

  尊重,才是最真實的善良。客觀地認識生活的法則,第一尊重別人的存在,第二活好自己的溫和。有一種美德叫尊重,有一種修養叫尊重。尊重是什麼?尊重是人和人之間的認同,尊重是心和心之間的平等。尊重,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的品行,但凡有素質有教養的人,都會懂得尊重別人,在舉手投足之間,在四目相對之時,把尊重發揮的淋漓極致。

  要想得到他人的真心,首先就要學會尊重。尊重一個人,不僅僅要尊重他的言行,思想,還要尊重人家的隱私。尊重的內涵,平等,價值,人格,修養。尊重兩個字看似輕於鴻毛,實則重於泰山。它如生之空氣,是與人交往之融洽之道。

懂得尊重的人,總是讓人舒適溫暖。如聞淡淡幽蘭,如睹春日青山。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事原則和做人底線,你不能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更不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評價別人。靜靜聆聽是一種尊重,耐心安慰也是一種尊重!

尊重別人的勞動。即使是家人也要表示感謝。尊重別人的選擇。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我們無權干涉。尊重別人的習慣。我們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沒有任何資格用不可一世的姿態,去鄙視嘲笑他人,你的傲慢無禮,會傷了別人的面子;你的恥笑鄙夷,會打擊別人的自尊。

  唯有用一顆尊重的心對待,才能給別人留下好印象。尊重不同價值觀念。對錯涵蓋不了世界,不評論,多理解。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不尊重別人的人,永遠也得不到尊重。尊重是一種平等。不俯望不仰望,不卑也不亢。尊重是一種修養,知性而優雅。尊重可以給予他人心靈溫暖,但如果不顧對方的感受,直截了當的表露善意,就會變成一種傷害。

 《禮記·檀弓》裡記錄了這樣的故事。春秋戰國時,有一年,齊國發生了饑荒,吃不上飯,很多人被餓死。土豪黔敖為了博得好名聲,並在路上擺上了很多食物,等著餓著的人來吃。怕別人不知道這裡有食物,還大聲吆喝:這裡有食物,大家趕緊來吃吧!他很驚訝,為什麼一個人也沒有來,好不容易看見一個餓漢經過,還遮遮掩掩,用袖子遮住自己的臉。

  黔敖用高高在上的語氣和那個餓漢說:「喂,過來吃吧!」原本以為餓漢要感謝他的好意,但沒想餓漢假裝沒聽見,理也沒有理他。黔敖又接著了一句:「還在磨蹭什麼,趕緊來吃,不吃要餓死了!」餓漢放下袖子,瞪了他一眼說:「我就是因為不吃這些,才被餓成這樣的!」這便是不吃「嗟來之食」的典故。就算飢餓難耐,窮困潦倒,他人仍有保持人格尊嚴的權利和骨氣。

 《罪惡王冠》有言,在自稱善意之時,即存惡意。最溫柔的尊重,從來不是赤裸裸的同情。

有關人間的笑話。

  新學期,有一個國小轉學生,老師要他自我介紹。小朋友就介紹自己叫林良吉,並請各位同學可稱他小吉、阿吉或老吉。
  放學後回到家裡小吉悶悶不樂。

媽媽問他:「為什麼悶悶不樂?」
小吉說:「我想再轉學。」

媽媽說:「你今天第一天上學,為什麼想再轉學。」

小吉說:「小朋說再見時,都會說掰,女生叫我小吉掰。男同學都會叫我老吉掰ˉ。」

媽媽說:「你可以告訴老師呀。」

小吉突然放大聲哭說:「老師在校門口叫我,你娘(林良)吉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志祥老師 的頭像
    劉志祥老師

    lch7413的部落格

    劉志祥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