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從何而來?可運用六大心理戰術

 

 

 

影響力從何而來?可運用六大心理戰術 文/劉志祥

互惠原理會影響,

承諾一致最理想;

喜好稀缺有動力,

社會認同成共享。

  影響是一種因素對一件事物或事件,具有加強或削弱作用。影響的效果在社會情境中最明顯,如流行或時尚上一見端倪,便有效法者,即是影響力的呈現。影響力可運用六大心理戰術。

1.互惠原理:

性動物,大多數人討厭一味索取、從不回報的人。拒絕-後撤手法是借鑑互惠原理形成的,即先提極端要求再退讓到適度的要求,能讓使用此方法的人獲得更多的利益。比如想借5000元,跟別人說我想借10000元,如果別人答應了,能多借5000元;如果別人不答應,那就討價還價的改為借5000元,成功率比直接說借5000元要高很多。

  互惠原理要辯證的看,倘若別人的提議我們確實贊同,那就不妨接受它;倘若這一提議別有所圖,那我們就置之不理。互惠原理只說要以善意回報善意,可沒說要用善意來回報詭計。
2「承諾和一致」:

  信仰、言語和行為前後不一的人,通常會被看成是表裡不一,甚至是腦筋混亂、渾渾噩噩的人;言行高度一致大多跟個性堅強、智力出眾掛鈎,它是邏輯性、穩定性和誠實感的核心。保持一致,可以避免大量的思考分析和權衡利弊,也更容易令人避免誤入歧途。而承諾,就是導致人類的行動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報紙一致的強大力量所指引。

  公開、主動、付出努力會讓一個承諾更有效,比如周工作計劃,每周都寫下來並簽字,就相當於公開的承諾,為了證明自己是一個誠信聰明的人,就要努力完成工作計劃,與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而有效的承諾更重要的特徵,就是當我們認為外界不存在強大的壓力時,發自內心的負責任。

  比如上面的工作計劃,不做或者做不好,主管不會說績效一般,不會給很大的壓力,而在每次寫工作計劃時確實能獲得成就感,就會從內心負責任的做好計劃,長此以往,積小成大,就會進步很快。而且這作用還會「長出腿來」,產生保持一致的力量,自主的抵抗外界的壓力。

3 .「社會認同」:

  在判斷何為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行事,其實就是從眾行為。我們會根據他人的行為來判斷自己怎麼做才合適,尤其是在我們覺得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時候。我從小學到現在,每個環境中,都會找到那麼一個人,跟我相似,而他的行為或想法,我都會借鑑或模仿。這也能說明為何我們一直提倡榜樣的力量、模範帶頭作用。

  當然,有的時候身邊的社會認同是別人造出來的,盲目的從眾會輸的很慘。我們要保持頭腦冷靜,能夠根據客觀事實、先前的經驗、我們自己的判斷與之對比,有一定的防護措施,關鍵時候學會拒絕。

4.「喜好」:

   我們絕大多數人總是更容易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歡的人所提出的要求。而對於完全不認識的人,有很多方法我們也會順從他們的要求,比如外表魅力、相似性、恭維、接觸與合作、條件反射和關聯等等。

  為了別人能達到我們的要求,我們要合理利用這些方法,將他們的喜好拉進我們的影響範圍內。而對於社會上利用喜好原理來誘惑我們是,我們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效果而非成因上,不去壓抑好感因素產生的影響力,聽憑這些因素發揮力量,然後用這股力量反過來對付那些從中獲利的人。

5「權威」:

   權威有3個最簡單的特徵:頭銜、衣著、身份標誌。權威的影響力很容易理解,公司主管、法律、政府、各行各業的專家等,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扮演著權威的角色,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舉動。權威的地位能夠成功的使他人順從,對人員管理、市場營銷、教育、醫療等各行業都很管用。

  比如,如果是給孩子選擇輔導老師,我們經常會選擇頭銜更多的老師;如果急病看醫生,多數會選擇專家號……當然有的時候,我們也要堅持自己的想法。而關鍵在於什麼時候該遵循權威指示,什麼時候該保持獨立的見解。技巧的焦點在於:權威的資格,以及這些資格是否跟眼前的主題相關。

6「稀缺」:

  物以稀為貴,機會越少見,價值似乎就越高。對失去某種東西的恐懼,似乎要比對獲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發人們的行動力。製造業上,如果瑕疵把一件產品變得稀缺了,殘次品也能化身價值連城的寶貝,收藏史上的案例屢見不鮮。

  而商業中對此應用廣泛,什麼「房子只剩5套了,再不買就沒了」、「這款衣服特別火,店裡只剩2件了」,我們經常遇到過。「數量有限」、「最後期限」是商家對顧客慣用手段。心理學家傑克·布雷姆提出——「保住既得利益的願望,是心裡逆反理論的核心」。

  有關人間的笑話。

阿翔去參加笑話比賽,他講了一個笑話,但是沒有人笑。他又講了一個,還是沒有人笑。他再講了一個,還是沒有人笑。最後,他說了一句話,全場都笑了。

阿翔說:「我剛剛講的三個笑話,其實都是一個笑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志祥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