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6f1559fd613b5b5daee44f32d525843.jpg

 

 

  討自己開心 是最好的活法       文/劉志祥

不糾爛事纏爛人,

放下煩惱快樂點;

人生海海餘生路,

討己開心好法典。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我們嘗遍了世事百態,卻總是遺忘了如何讓自己快樂。要知道,日子開心也是過,不開心也是過。與其浪費時間沉溺於苦悶中,倒不如想開點,讓快樂與你擁抱。

一生不過三萬天,善待自己,開心生活,人生才能有滋有味,收穫更多的幸福饋贈。往後餘生,無論生活有多難,都要懂得討自己開心。

  1.不糾爛事,不纏爛人:曾看過一個熱門話題:「遇到爛人、爛事,我們應該如何處理?」下面最高贊的評論是:不糾纏,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曾經,有一隻駱駝在沙漠裡行走,烈日炎炎下,它被曬得又餓又渴。

突然,一塊玻璃碎片把它的腳掌給劃破了一下。疲憊不堪的駱駝頓時火冒三丈,一腳將玻璃碎片踢開,卻不小心又把自己的腳弄傷了,鮮血留滿了一地,染紅了沙子。駱駝嘆了個氣,繼續沿著沙漠走,天空中的禿鷹跟著他一直叫著,它心裡異常生氣,朝著天空咒罵。

也許是叫聲,也許是血跡,引來了沙漠中的狼群,駱駝被嚇得狂奔起來,最後擺脫了狼群。由於流血過多,血的味道引來了附近大批的食人蟻,精疲力盡的駱駝無力反抗只能屈服,不一會便倒地不起了。

臨死前,駱駝追悔莫及,為什麼要跟小小的玻璃碎片糾纏呢!世界這麼大,總會遇到一些爛人爛事,但若是糾纏不休,就會將你拖入情緒的泥淖。生活就是這樣,越是糾纏,就越不開心。如此一來,只會白白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喪失真正的快樂。

  人生苦短,自有定數,你我皆是過客,凡事不必太過執著。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不糾爛事,不纏爛人。把目光望向遠處,你的時光值得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唯有如此,內心才會開心許多,奔赴愜意生活,人生也更加值得。

  2.放下煩惱,多點快樂: 一個老太太,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賣雨傘,小兒子賣草帽。每到晴天,老太太就愁眉苦臉:這麼大的太陽,雨傘不好賣,大兒子的日子肯定不好過。到了雨天,老太太又替小兒子憂愁:下雨了,我家小么的草帽怎麼能賣得出去啊!所以,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老太太總是愁眉不展,心情十分低落。

  鄰居見了便耐心勸解道:老人家,其實你應該高興才對,你想,雨天你家大兒子雨傘就好賣了,而晴天你家小兒子的草帽也不用愁賣不掉。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你的兒子都有生意做,這樣的生活又有什麼煩憂呢!

  老太太轉念一想,確實是這個道理,從此便心情舒暢,每天都是樂呵呵的了。電影《時空戀旅人》裡有這麼一句台詞:「生活總是喜憂參半,無論你是誰。」有時候,快樂其實很簡單,只要試著換個方向,生活就會變得和顏悅色。世界上,沒有不想要快樂的人,缺少的只是感受快樂的心。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煩惱,都要經歷酸甜苦辣。若是一味執著於過往,那麼你將會被煩惱所束縛,永遠無法抵達快樂的彼岸。

   物隨心轉,境由心造。想要過得開心自在,就請學會放下。不讓瑣事牽絆,把煩惱丟在路上,快樂就會隨之而來。遇事糊塗點,凡事放下點,一切煩惱終將隨風飄逝,活出自己的晴空萬里,人生才沒有白來。

  3.討自己開心,是最好的活法: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我們總想著去迎合別人,卻唯獨苦了自己。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只有你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我們活著,不是為了取悅所有人,而是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取悅自己。

  看過一部日劇《被討厭的勇氣》,裡面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女主蘭子去蛋糕店買蛋糕,前面很多人都在排隊等著買蛋糕。突然,隊伍的後面一個小女孩衝到櫃檯前,吵嚷著要吃草莓蛋糕。女孩的媽媽和周圍人道著歉,把她重新拉回了隊伍裡。

  可不巧的是,店裡僅剩一塊草莓蛋糕了。排在隊伍前面的人,為了讓小女孩買到自己心儀的草莓蛋糕,都不約而同的買了其他蛋糕。輪到蘭子的時候,她毫不顧忌其他的人想法,果斷買了最後一塊草莓蛋糕。在眾人詫異的注視下,毫不在意地開始慢慢享用蛋糕帶來的快樂。

  就像劇中所說: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可以主宰,我們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著的。每個人對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喜歡你,就一定會有人討你。就算你無止境的取悅別人,也未必能得到別人的喜愛和認同。所以,不必太過在意別人,走好自己的路,過好自己的人生,就好。

  何炅說過:「讓別人快樂是慈悲,讓自己快樂是智慧。」取悅別人,不如快樂自己。學會討自己開心,讓自己過得有趣自在,才是人生最適意的活法。

歲月靜好,來日並不方長。多花點時間取悅自己,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世間所有的美好都會翩躚而至。

   有關開心的笑話。

父親問阿田:「你將來要娶誰做太太?」

阿田開心的說:「平時祖母最疼我了,我要娶祖母做太太。」

父親說:「胡說,我媽媽怎麼可以做你太太?」

阿田說:「那麼,我媽媽怎麼可以做你太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志祥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