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_A41.JPG

 

 

“靜心”明是非,“淨心”曉善惡      文 /劉志祥

靜心意味明是非,

淨心堅信善惡報;

靜心是超越心智,

淨心是心靈法寶。

  「靜心」這個詞是譯自英文的「Meditation」,但它最原始的起源是梵文的「Dhyana」。它不是集中精神,不是沈思,也不是冥想,這些都是頭腦和心智的功能,而靜心則是超越頭腦與心智。 靜心意味著觀照和不認同。既沒有主體,也沒有客體,不需要專注,也不必沈思。只要靜靜的坐著,看著所有一切發生的事。如此一來,你就超越了所有頭腦中的概念和想法,進入本質存在的領域。

   「淨心」是心靈建設的法寶,心靈建設的關鍵是不斷地淨化心靈。要做到淨心是很不容易的,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的習性是難改變的,觀看我們自己和身邊的人,就會發現除了年齡的增加外,性格、品質和智慧都沒有多大變化。所以,一位偉人曾經說:「一個人如果能改變30%,將成為一個很偉大的人。」

  人要改變,就要淨心,淨心的動力是堅信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堅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堅信有好的意念、語言、行為就有好的結果,堅信有付出就有收獲,奉獻越多,收獲就越多;堅信有不好的意念、語言、行為就有不好的結果;堅信有壞的意念、語言、行為一定有壞的懲罰。實際上,這種定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是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是宇宙不可顛覆的真理。遵循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依道而行的人總是堅信,只要努力,就會做到,總是對未來充滿無限的信心,始終能夠做到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態,寵辱不驚。

   生活,似乎沒有給我們休息的時間,總有忙不完的事,總是匆匆忙忙過了一天又一天,兩點一線之間穿插了太多,除了工作,還有家務,除了家務還有人際交往,除了人際交往還得常回家看看,這個人呀,整個就像一陀螺,不停地轉著,忙忙碌碌中,卻不知最終都得到了什麼。

  於是,只感覺好累,身體累,心更累,卻怎麼就沒想著讓自己的心靜一靜,暫時放下手裡所有的活兒,聽聽音樂,喝杯咖啡,哪怕坐在窗前,看著窗外的天,讓自己放空思緒,之後仔細回想所做的一切,自己最近都都忙了啥?是有意義的還是純粹瞎忙了?是都做對了,還是出現了偏頗?所有過往只要能想起的都放電影般地過一遍。

   靜下心來想一想,或許就會發現,很多事都不記得了,還有些事是浪費感情的,比如時常陪一幫子“朋友”喝酒吃肉,打牌、唱歌、玩耍;而有些事卻是刻不容緩必須要做的,並且要堅持長久做的,比如孝順父母,如此一來就想明白了,知道了生活中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是對還是錯。

  明了是非,自然需要清除心中雜念,做事自然也會做出取捨,對於對錯越來越明了,對於善惡的界線也是越來越通曉,於是經歷「靜心」後,不知不覺中自己已然「淨心」,自己的靈魂一次一次得到了昇華。

    因此,不論我們有多忙,一定要給自己「靜心」與「淨心」的時間,那樣可以讓自己放下許多無謂的羈絆,更輕鬆明白了地繼續以後的生活,人生路上也會少些迷惘,多一些善意、感恩與歡樂。

 有關靜心的笑話,一天,某對男女朋友阿美與阿興在靜心湖看海。

阿美說:「我猶豫了好久,今天我下定決心跟你分手。」
阿興說:「我...做了什麼對不起妳的事了嗎? 還是我有什麼缺點,我可以改呀....我們不用分手嘛!」

阿美說:「這是缺點讓我看不過去。」
阿興說:「 缺點? 妳以為這種爛理由就可以把我甩掉嗎?妳倒是說說我有什麼缺點阿...妳說阿!」
阿美說:「嗯...現在是看不出有什麼缺點啦!可是我看出你有發展缺點的無限可能。」

 

感謝出外人贈詩回應分享

是非善惡形

怙賴心變清

淨潔無雜念

條理自分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志祥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