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resdefault.jpg

 

 

  念力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劉志祥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因善小而不為;

善惡在一念之間,

好壞在念頭行為。

   念力是什麼?念力就是我們的意念,我們對某個事物或者事情的想法。科學家發現,人的念力是有力量的,而且力量強大,足以改變我們的世界。我們所認識的事物就是經過我們念力作用的結果。到底念力的力量有多大?

   揭秘念力的秘密:

有些人喜歡罵人,或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他可沒想到,聽到的都是他自己。罵人的聲音就像魔音一樣,聽得最多的人,傷得也最深。當口出惡言成為習慣後,經由自己的耳朵日以繼夜的聆聽、灌輸,久而久之,這種語言就成了心田的種子,早晚會給自己創造惡運的果實。

   思想具有能量,語言是有聲的思想,所以語言具有很強振波。當我們說一些不中聽、不吉祥的話時,常會聽到人們說:「快閉上你的烏鴉嘴!」因為當「負能量」的語言一出,你已經在發出振波,更明白說,你是在吸引「同頻道」的事件上門,這也就是為什麼烏鴉嘴會特別靈驗。

   尤其是忿怒和怨恨時所說的話,那些話都帶有很強的能量,再透過負向的振波,結果往往讓人意想不到。你一定也聽說過,某些人因為一時氣憤,說出了重話,後來真的發生嚴重的後果。這種事情在醫院的急診室履見不鮮,比方夫妻吵架,然後妻子氣憤的對先生罵道:「你去死啦!」結果先生真的就死了;父親氣呼呼的對孩子叫罵著:「有本事你就永遠不要回來!」結果孩子真的因為一場意外就再也沒有回去過。
   有人或許會問:「我只是說說而已,又不是真的,有什麼關係?」。如果有人告訴你,說你最近身體的那些異常現象很像是癌症,你會怎麼樣?也許他也只是說說而已,但他的話對你真的一點關係都沒有嗎?

   我們來看一下老吳的真實故事。幾個星期來,老吳感到胸部不適、咳嗽,而且有點呼吸困難,吃藥也無多大改變,隨即住進大醫院接受檢查。結果診斷出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惡性腫瘤,醫師預測他只剩下一、兩個月的壽命。這個悲慘、可 怕、難以接受的壞消息,震撼了老吳和他的家人。得到「癌症」兩天後,老吳便開始惡化。他感到非常虛弱,體重迅速下降。他開始無法離床,家人都認為,能夠度過這個星期已屬幸運。沒想到醫院打來一通電話。一個帶著歉意的聲音告訴老吳的太太,老吳根本沒得到癌症!那個很窘的聲音解釋說,是醫院報告弄混了。獲知實情之後,老吳在二十四小時內立即離床。他的食慾恢復,疼痛也消失,而且行動自如。他的衰弱完全不見,留下的只是剛開始的症狀:咳嗽與呼吸困難。你說「我只是說說而已」,就像說「我只是放顆炸彈而已」一樣。你說有沒有關係?言語甚至比真實的情況影響更大。
言語的力量:

  詩人安琪洛(Maya Angelou)也談到過言語的力量。她說,言辭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彈,射入肉眼所不能見的生命領域。我們雖看不見言辭,它們卻成為一種能量,充滿在房間、家庭、環境和我們心裡。她相信,身邊的言辭會滲透我們的生命。語言就是發出聲音,這聲音一天少說也要講上幾百句到幾千句,不知不覺地就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心態和命運。

   有些人喜歡罵人,或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他可沒想到,聽到的都是他自己。罵人的聲音就像魔音一樣,聽得最多的人,傷得也最深。當口出惡言成為習慣後,經由自己的耳朵日以繼夜的聆聽、灌輸,久而久之,這種語言就成了心田的種子,早晚會給自己創造惡運的果實。

   所以,我們說任何話都要心存善意,而在措詞用字上面也不要太重。我們談吐時所用的字眼直接明確地影響我們的思想和情緒,一般人處理情緒的中心是右腦,語言中心在左腦。當右腦認知一個負面的情緒時,會越過並傳遞到語言中心,說出相應的字。同樣的,當我們左腦在接收到負面的字眼時,也會傳到右腦,反應相應的情緒。所以,你選擇用什麼字眼來表達就相當的重要。比方,如果有人觸怒了你,你可以用「困擾」或「遺憾」的字眼來取代「氣憤」或「忿怒」,想想看,當你改以「遺憾」二字時,你還會火冒三丈嗎?
     佛陀深知意念的影響力,所以提醒大家說:「不要忽視小惡;火花儘管再小,都會燒掉像山那麼高的乾草堆;不要忽視小善,以為它們沒有什麼用;即使是小水滴,最後都可以注滿大容器。」生活是由小事所組成的,沒什麼大事,但小事累積起來就成了大事。單單一個小小的善念也許看起來沒什麼,但光是那個念頭即是大大的福報

   有關秘密的笑話,在鄉下有一戶人家,爸爸和媽媽發現有一隻老鼠,就合力把老鼠打死。後來,媽媽對女兒說「要保守這個秘密,不要讓鄰居或同學知道喔,因為老鼠是很骯髒的!」 隔天,女兒到學校,卻對同學說:「我爸媽有一個秘密喔,可是骯髒的很,我不能告訴你們!」

 

 

感謝出外人贈詩回應分享

夢想成事實

能量不可知

恆心當支柱

應驗道奔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志祥老師 的頭像
    劉志祥老師

    lch7413的部落格

    劉志祥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