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白龍庵慶祝福德正神聖誕千秋
福德正神聖誕千秋
鳳山白龍庵暨故親人懇親會
鳳山白龍庵先靈神位
副主委劉志祥老師 擲筊請問父母親是否有回來?
結果是《笑筊》
與故親人溝通
胞妹怡君,一連兩次都是《陰杯》,頗感疑惑
再請問父母親有回來過,享用供品後走了,結果是《聖筊》。
主委王茂松看時間差不多了,擲筊請問是否祭拜完畢,可以燒金紙了,卻連幾次都是《笑筊》
再請問是否高興懇親聚會再延後十分鐘再燒金紙,結果是《聖筊》。
鳳山白龍庵
劉志祥老師父親劉天付捐獻白龍安廟門柱
劉志祥老師母親劉王裕盞捐獻白龍安廟門柱
鳳山白龍庵三樓走廊
鳳山白龍庵慶祝福德正神聖誕千秋暨故親人懇親會 文/副主委 劉志祥老師
福德正神聖誕慶,
祈求安康財廣進;
行故親人懇親會,
溝通交流又一回 。
3月1日,農曆2月2日上午,鳳山白龍庵慶祝福德正神聖誕千秋暨故親人懇親會,參加的親戚許多,有的多年未見,借懇親會同暨一堂,話家常。
農曆正月初二,對於台灣的信仰者而言,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聖誕千秋。福德正神被視為土地之神,也是一位開運財神,受到廣大民眾的崇敬和信仰。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信仰者們參加盛大的祝壽慶典,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文化。
福德正神最常被稱為土地公,在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稱呼,如福德老爺、福德爺公等。其來歷有多種不同的版本,但最普遍的傳說是在周朝時期,有一位稅官吏名叫張福德,他自小聰穎孝順,因此官運亨通。在周成王時,他擔任朝廷的職務。他以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和做了許多善事而聞名。張福德的一生充滿仁慈和善行,最終長壽達一百零二歲,並在去世後三天容顏不變。有一位貧戶祀奉祂之後由貧轉富,百姓開始流傳祂的神蹟並尊稱祂為「福德正神」。
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中,福德正神是最常見、負責事務最多的神明之一。人們深信祂能守護特定地區,庇佑當地居民,確保平安和福祉。這種信仰反映了人們對土地和居住地的重視,認為土地神是他們的守護神,能夠保護他們的生計和安全。因此,福德正神不僅是對土地的崇拜,也是對特定地區的信仰,總而言之,祂在台灣民間信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是地方的守護神,也是農業社會的神明。
福德正神在台灣民間信仰中除了是地方保護神外,也被視為招財進寶的財神。這種轉變和崇拜福德正神作為招財之神的觀念有以下幾個原因:
善良和仁慈形象:福德正神被認為性格溫和、仁慈善良,生前擔任王宮中的總稅官。這樣的形象讓人們相信他是一位願意幫助眾生,尤其是在經濟方面的神明。
廣泛的神蹟:民間傳說中,祭拜福德正神常常有神蹟發生,能解除人們的困難和災厄,包括財務上的問題。這些神蹟故事加強了他成為財神的信仰。
商人的崇拜:許多商人視土地公為財神,並在家中設置神位,祈求生意興隆、招財進寶。這種商業信使福德正神成為財神的象徵。
招財童子:招財童子是福德正神的陪祀神,象徵著發財致富和招財進寶。民間傳說中,招財童子具有吸引財富的力量,因此與福德正神一同受到祭拜。
總之,福德正神的故事由來豐富多彩,他的仁慈和神蹟使他成為台灣民間信仰中的重要神明,同時也是招財進寶之財神的象徵。
福德正神有他喜愛的供品,這些供品在慶典中被供奉以表達對他的尊敬和感恩。一些福德正神喜歡的供品包括:
1.花生:福德正神特別喜愛花生(土豆),因此在慶典中經常會供奉花生作為祭品,也寓意著「好事發生」。
2.麻糬:麻糬也是供奉福德正神的常見選擇,因為「麻糬」可把錢財黏住。
3.酒:「酒」則是代表活得長長久久(或者長久的財源廣進)。
4.糖果:糖果象徵「吃甜甜笑咪咪」,大部分財神都喜歡吃甜食。
白龍安親故人懇親會上午十點半,準備供品祭拜,表達我們的追思與敬仰。
一炷香後,各人擲筊,將杯筊放在手掌心內,並向親人(如父母親)說明自己的名字,然後,請問是否回來廟裡享用供品。
個人擲筊,發生一些趣事,我擲筊請問父母親是否有回來?結果是《笑筊》,再請問是否很高興回來了,結果是《聖筊》。阿卿姨,一連擲三次筊,都是《陰杯》,表示親人生氣,我告訴她,妳陳述不清楚,妳應該告訴親人妳是誰,要請問什麼?接著,陳述清楚後,再擲筊,果然是《聖筊》。
胞妹怡君,一連兩次都是《陰杯》,頗感疑惑,再請問父母親有回來過,享用供品後走了,結果是《聖筊》。主委王茂松看時間差不多了,擲筊請問是否祭拜完畢,可以燒金紙了,卻連幾次都是《笑筊》,再請問是否高興懇親聚會再延後十分鐘再燒金紙,結果是《聖筊》。這是與親故人交流的真實趣事。
中午,親戚留下來廟裡,享用十道佳餚,共聚午餐,美食當前,總能有所思,或饞性千嬌,食前觀察、吃中思想、品後體味,吃食是一種幸福,品味是一種情趣,慢慢地咀嚼,頻頻的話家常,非比尋常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