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d000055d1d11ed2158.jpg

 

 

  少說話是教養,會說話是修養      /劉志祥

良言一句三冬暖,

惡語傷人六月寒;

談天說地是智慧,

說話藝術重意涵。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話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智慧。有的人說話,讓別人感到如沐春風;而有的人卻會讓人敬而遠之。 

    多言,貽害無窮:《周易》裡講「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有吉德之人,自知為善不足,非不得已不講話;急躁之人,急於自售,所以話說得多。禍從口出,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能說,否則禍患就會降臨。曾國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僅經常批評自己“每日言語之失,真是鬼蜮情狀!”也經常反問自己“言多諧謔,又不出自心中之誠”,這種言語習慣、個性缺點,“何時能拔此根株?”他不僅對自己有這個“戒多言”的要求,還把它當成家訓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內容,尤其是對他的兩個兒子和幾個弟弟反复灌輸、強調這一點。

    會說話,是大智慧:不要說大話、狂話。春秋戰國時期,趙國有一個方士好講大話,他自稱見過伏羲、女媧、神農、蚩尤、蒼頡、堯、舜、禹、湯、穆天子、瑤池聖母等等,已經活了幾千年了。有一天,趙王從馬上摔下來,傷得不輕,醫生說,需要千年以上的血才能治愈,於是趙王就命令把方士殺了取血。嚇得方士趕緊澄清自己是吹牛,但是趙王不信他,認為他是為了保命而撒謊,還是把他殺了。所以,千萬不要不知輕重,胡亂吹牛。

    說話不要直來直去:雖然我們經常聽到“有話請直說”類似的話,但這多半是氣話。實際上,在大多數情況下,有話直說的效果並不好。春秋時期齊景公喜歡養鳥,他讓臣子燭鄒看管一隻鳥,燭鄒不小心,這隻鳥飛了,齊景公生氣要殺燭鄒。齊國國相晏子知道了,就說:好吧,把燭鄒這傢伙殺了給大王謝罪,在殺死他之前我要當著大王的面數落他的罪行,讓他死得瞑目。晏子命人綁了燭鄒,數落其罪,共有三條。其一,大王的鳥竟然讓你放飛了;第二,你放飛了大王的鳥,惹得大王為一隻鳥而殺人;第三,你死了不要緊,可是大王為一隻鳥而殺人的事情傳出去,其他諸侯國的國君和國民會笑話我們齊國國君把一隻鳥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要,這不是敗壞大王的聲譽嗎?有此三條,燭鄒該殺。齊景公聞言笑了,說:“趕快放人,我明白了。”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快人快語。但是有時候直言不諱往往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這個時候需要一些說話的技巧。

    不要攻人短處,揭人瘡疤:揭人瘡疤的人,招人痛恨,害人害己。“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每一個人都有尊嚴,所以在生活中,不要揭人短處、言人隱私。另外,還有一些說話的原則,心姐特地摘出來,與你分享:急事,慢慢地說小事,幽默地說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

  有關會說話的笑話,信徒問師傅:「我可以在念經的時候抽煙嗎?」
師傅說:「當然不行!」
信徒再問:「我可以抽煙的時候念經嗎?」
師傅聽了很高興,笑著說「抽煙時不忘念經,有前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志祥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